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出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实现室内自然通风的新型内置格栅诱导通道的太阳能通风墙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在不同室外风速和太阳辐射强度下结构参数对其通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置格栅诱导通道可以有效利用室外风形成对太阳能通风墙主通道内气流的诱导作用而强化自然通风;该太阳能通风墙通风量随格栅间距与格栅高度比值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比值使通风量最大;随着风诱导通道宽度与主通道宽度比值的增加,不同室外风速下的通风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泥质河口泥沙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以泥质冲积河流动力学规律为基础,针对河口动力因素的特点所建立的包括三个主要方程式,两个辅助方程和一个床面稳定边界条件的理论体系。在解工程泥沙问题中,结合实际问题的性质和可能提供资料的情况,提出和引用以下三种模型试验方法。(一)理论模型法:针对非恒定非均匀水流(包括分岔河流及波浪影响)的非平衡挟沙问题。模型结合水力泥沙因素的边界条件,联解五个方程式。在水力计算中,采用矩形模化断面和不等距偏心插值的特征线差分格式。在泥沙计算中。利用水力规律,并在建立泥沙“运载”因素概念基础上,进行挟沙过程和河床演变的计算。(二)变通模型法(一):在难于确切提供挟沙过程边界条件的情况下,针对一些水力泥沙因素变化较缓慢的河口地区,可以采用变通模型法(一),在这一近似模型法中,采用平衡挟沙的观点,因而不再需要提供挟沙过程的边界条件,在模型试验中,可以不用方程式(5),只需联解四个方程式(1)、(2)、(3)、(4)。(三)变通模型法(二)(或称“半潮平均”模型法):方法的实质是将变通模型法(一)中的泥沙时间步长△T加大,使之接近潮段(涨潮段或落潮段)历时,因此在模型试验中,可以将方程(1)、(2)简化为恒定均匀流方程,并将涨落潮段分开计算。  相似文献   
3.
运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歧北凹陷东一段储层砂体空间配置进行研究,结合岩心、录井、测井、三维地震、镜下微观特征和古生物组合等资料,对砂体成因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发育4个砂组,自下而上分别位于东一下段高位体系域的下部、东一下段高位体系域的上部、东一上段低位体系域和东一上段高位体系域;这4个砂组均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成因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泥,且Ed1x-HST(L)和Ed1s-LST砂组还发育水下重力流沉积;Ed1x-HST(L),Ed1x-HST(H)和Ed1s-LST砂组发育3条水下分流河道,而Ed1s-HST砂组仅发育2条水下分流河道;各砂组河口坝和前缘泥空间展布特征与水下分流河道的展布特征较相似,水下重力流沉积位于南大港断层下降盘区域;Ed1x-HST(L),Ed1x-HST(H)和Ed1s-HST砂组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性最好,为该区域最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4.
地质绘图工作常常面临数据量大、精度要求高等问题,这使绘图的计算机自动化实现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在CorelDraw 12的基础上引用ActiveX技术实现了背景图下的井坐标自动定位的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可以看出,自动化实现井数据的定位,大大缩短了地质绘图的前期数据准备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大数据量地质资料处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具有岔道支流的明渠不恒定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分岔河道,潮汐网河以及具有小支流的河道等不恒定流的计算问题已有不少文章作过专门的讨论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计算方法。本文综合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针对岔道支流的特殊性,对具有岔道支流的潮汐河道的不恒定流问题,应用李子才等同志建立的不等距差分格式并结合司托克分岔条件,构造了一种连续计算的格式。文中还根据实际工程问题中岔道支流往往由于水文资料不足,无法确定潮区界的位置,而提出了移动上游断面的概念。此外,对于复式河床,考虑到水流漫滩后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利用调整面积比系数的办法,比较合理地处理了流量的滩槽分配问题。初步实践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