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田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成因辨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献资料和野外考察,认为和田河流域的脆弱生态环境是长期的自然作用过程及人类活动干预下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有脆弱性的一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退化的进程。和田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是水、植被环境恶化导致的生态平衡失调形成的。总体表现为以荒漠化为主体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并通过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干旱、风沙、盐碱、洪灾等表现出来。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属中等脆弱。  相似文献   
2.
王让会  黄青 《科学》2006,58(2):33-36
中国西部拥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神奇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但同时也面临着干旱的气候、贫乏的水资源、稀少的植被、荒漠化的土地、频发的沙尘暴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事实上,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度有过良好的状态。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开垦过度、人口剧增及自然条件变迁的影响,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干旱区,脆弱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和推进西部干旱区生态建设,不仅对西部开发起着重大的作用,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发展也有着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让会  张慧芝  黄青 《科学通报》2006,51(Z1):61-65
全球变化对于旱区资源环境的分布格局与时空变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制约了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趋势与过程,并通过水热状况、景观带谱、气候效应、土地利用与人为活动表现出来;而上述特征又与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中亚干旱区气候具有暖湿化的特征,与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响应机制制约了MODS的特征与规律.而系统的界面特征与界面过程,特别是水资源的形成、转化与消耗规律直接反映了干旱区MODS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MODS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时空特点以及尺度转换与耦合模式问题,反映了系统之间及其内部的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以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河岸林是我国及世界上胡杨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该地区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埋深、地形地貌类型与胡杨空间分布、龄级结构、郁闭度的关系,探讨其生长状况。同时,采用1983年、1992年及1996年遥感信息源编制植被专题图件,在GIS支持下处理图件,并应用制图数据及相关自然及人文数据,分析胡杨面积变化及演替规律,强调了系统重建设及恢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宁夏植被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要素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1~2011年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NDVI数据和分布均匀的10个气象站点数据,运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植被的四季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主要结论如下:①宁夏植被生长在年内呈典型的单峰分布,夏季植被生长最好,平均植被指数为0.424 7;冬季植被覆盖最差,植被指数仅为0.156 5。②2001~2011年,春季植被覆盖呈明显退化趋势,夏季趋于平稳,秋冬两季明显改善。③整体上,2001~2004年植被覆盖变化不大,2004~2011年植被覆盖明显改善,其中2005和2009年植被指数分布处于两次低谷值。④宁夏中部和北部地区,植被四季覆盖差异较大,而南部差异较小,且植被指数较高。夏季NDVI值在0.3水平以上占全区面积的55%左右,其中0.5~0.7水平之间的在23%左右。⑤宁夏植被生长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主要生长期受春季和夏季的降雨量影响,其中夏季温度过高抑制了全区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廊道植被恢复的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2年10月和2003年10月, 下游断流河道英苏、阿拉干、罗布庄3个植被样带的两次实地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河岸林对生态输水的响应. 研究表明, 生态输水忽视了是季节性的洪水泛滥支配了胡杨林在河漫滩裸地的侵移过程, 而集中于地下水对植被的影响, 缺乏漫溢的输水方式偏离了河岸林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抑制了河岸林的自然更新; 河岸乔灌木植物响应范围十分狭窄, 多数地段河岸林群落结构亦未得以优化; 输水未能结合河岸林植物生理生态学特性, 未见胡杨种子实生苗. 生态输水后, 近河道地段河岸林植被变化, 仅仅体现了中生性植物类型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响应. 目前的生态输水没有创造胡杨的实生苗发生环境, 难以实现种群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反演新疆乌苏地区2001~2013年植被覆盖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结合研究区同期降水量和气温数据,分析了乌苏天山森林生态区、东南部草原生态区和西北部荒漠生态区植被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从年际变化上看,乌苏13 a间NDVI呈现缓慢降低趋势,平均NDVI达到了0.163;乌苏东北部及天山北坡部分NDVI较高,西北荒漠地带和中部精河、车排字、克拉玛依一线较低,空间分布呈现南北两极分化;(②年内变化,乌苏NDVI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型,7~8月达到最高,10月至翌年2月植物枯黄NDVI逐渐降低;③在年际水平上,乌苏植被覆盖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不高.但在年内水平上,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作用明显,气温与月均NDVI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达到0.964.说明年内植被生长更依赖于水热组合的作用,而且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概念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了河湖水质咸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以及土地沙漠化的普遍发生。同时,风沙灾害、洪水灾害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此为基础,构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概念模型,并在GIS等技术支持下,探索塔里木河流域生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来水量不断减少,造成了该地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导致了植被衰败,风沙频繁,土地沙漠化普遍发生。在3S技术支持下,通过1959年、1983年19992年及1996年航空及航天遥感信息的对比分析发现,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与自然及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并已影响到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苏省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利用碳排放方法分析了2002—2010年不同能源消费类型和不同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量是随着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碳排放强度由于GDP的快速增加,呈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在碳排放总量中,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年均增长率为14.9%,其中,工业占主导地位,年均碳排放量为51.84Mt;生活消费和第三产业碳排放次之,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23%和3.4%.而在第二产业中,原煤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年均碳排放量为31.15Mt.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长速率小于GDP的增长速率,导致各年碳排放强度以年均5.2%的幅度下降,进一步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未实现CO2绝对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