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风区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记录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位于西风区的乌伦古湖为研究对象, 利用AMS14C测年手段建立了乌伦古湖沉积岩芯全新世以来的时间序列. 对湖泊沉积物中的孢粉、TOC, TN、有机δ13Corg、介形组合及其壳体δ18O, δ13Ccarb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 全新世以来乌伦古湖地区古气候经历了温干(10.0~7.6 cal ka BP)-暖湿(7.6~5.3 cal ka BP)-暖干(5.3~3.6 cal ka BP)-温干(3.6~2.1 cal ka BP)-温湿(2.1~1.3 cal ka BP)-凉干(1.3 cal ka BP以来)的变化过程. 随着气候的变化, 湖泊曾出现明显的高湖面时期(7.6~5.3 cal ka BP)和两次较大规模的退缩(5.3~3.6和1.3 cal ka BP以来). 乌伦古湖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与周边区域环境变化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 响应了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 基本遵循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有机碳、氮和粒度资料,对16 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有机δ13C的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6 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有机δ 13C的变化经历了7个阶段,不同的古气候环境因素对不同阶段有机δ13C的影响程度不同.14.3 ka以前、4~2.1 ka期间,青海湖沉积物δ13C主要受控于大气CO2浓度的变化;14.3~10.4 ka期间,大量冰融水入湖造成的湖水硬度的减小是有机δ13C相对偏正的原因,而其间两次明显的偏负同博令(Bolling)和阿勒罗得(Allerod)暖期输入湖泊的G3植物有关;10.4~4 ka和2.1~0 ka期间,温度和降水引起的C4和C3植物生长的相对多少成为有机δ13C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2.1~0 ka期间各项指标的剧烈频繁波动可能同近代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沙漠区湖泊沉积岩芯是记录历史时期风沙发生频率和强度的良好载体. 通过沉积岩芯中粒度、磁化率、有机碳以及Rb/Sr等物理、化学指标分析, 对陕西红碱淖地区近80年以来风沙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红碱淖湖泊于1928年开始成湖, 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 其中1936, 1939和1941年有3次强风暴气候, 沉积物中记录了3次显著的粗颗粒沉降事件. 1952~1960年为该湖泊快速扩张期, 由于入湖水量增加, 地表径流搬运入湖的物质也明显增多. 1960年以后湖区风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下降, 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也由双峰变为单峰. 流域生态研究表明, 近40年来湖区植树造林和地表水土涵养生物工程措施有效遏止了风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地区湖泊演化多与黄河河道变迁密切相关,在分析鲁西南南四湖DS2孔沉积物磁化率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记载资料,探讨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的湖泊沉积物响应.2400aB.P.左右南四湖地区环境演变出现明显的变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曲线显示黄河泛滥开始影响该区域.公元前400~公元170年与1200~1870年期间是黄河影响DS孔湖泊沉积的主要时期.2400aB.P.以前南四湖地区的独山湖一带湖泊尚未形成.推测当时为泗河、城河冲积扇前缘的洼地.13世纪以来为保证运河漕运进行的人类活动与黄河泛滥加速了现代南四湖形成.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多学科研究湖泊沉积恢复古气候环境的重要性,并归纳了从湖泊沉积提取古气候环境信息所涉及的主要学科,主要包括地球化学、环境磁学、微体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等,并进一步讨论了湖泊沉积记录古气候环境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湖岗光释光测年揭示的近200 ka 兴凯湖湖泊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芸  沈吉  雷国良  汪勇 《科学通报》2011,56(24):2017-2025
横跨中俄边界的兴凯湖是东北亚最大的淡水湖, 该湖北部平原上展布有四道由风浪搬运堆积而成的湖岗, 主要发育于湖泊持续稳定的扩张期, 并在大规模湖退过程中保存. 利用湖岗剖面沉积物中的18 个光释光测年数据, 对各道湖岗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并恢复出其主要的发育时期, 结合多项指标分析, 发现近200 ka 兴凯湖北部和东北部湖岸线阶段性向南退缩, 期间至少出现了4 次大规模湖侵和3 次湖退, 在193~183, 136~130, 24~15 及3 ka 至今为湖泊稳定扩张期, 各期结束后湖水快速大幅退缩. 研究结果显示中更新世以来兴凯湖大规模的扩张和收缩分别与全球气候冷期和暖期相对应, 气候冷暖变化通过影响流域内河谷的冲积积累强度和湖区的相对湿度控制湖泊的长期演化. 此外, MIS3a 时期兴凯湖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湖侵可能与该期较大降水有关, 而在千年尺度上短期湖泊水位波动也更直接地响应于区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湖泊沉积物Sr同位素记录的小冰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章东  王苏民  沈吉  王银喜 《科学通报》2002,47(19):1512-1516
通过对内蒙古岱海近0.5ka以来沉积物中酸不溶物(AI)和清液(AS)^87Sr/^86Sr值的分别测定。结合其矿物组合,Rb/Sr值及CaCO3含量变化,表明小冰期以来岱海流域处于硅酸盐矿物早期风化阶段,在小冰期最盛期,沉积物中的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87Sr/^86Sr值均呈明显峰值,反映流域经历的不利于硅酸盐中放射成因Sr溶出的寒冷气候环境,同时,不同矿物相的^87Sr/^86Sr值变化也展示了小冰期后有助于化学风化的增暖气候,因此,内陆湖泊沉积物的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87Sr/^86Sr值可作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0.9 ka来青海湖湖水盐度的定量恢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中成体特异湖浪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的体长测定, 运用青藏高原特异湖浪介的体长与盐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定量重建了青海湖近0.9 ka来的古盐度变化序列. 同时利用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a)壳体的Sr/Ca比值, 结合湖水以及现生介形虫壳体的Sr/Ca比值, 定量恢复了相同时段的古盐度序列. 对两种不同方法恢复的古盐度作了比较评价, 与历史气候序列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利用介形虫体长恢复盐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而利用介形虫壳体微量元素恢复盐度的方法在青海湖不适宜应用. 从恢复的盐度变化序列来看, 1160~1290年的湖水低盐度表明中世纪暖期时该地区气候较为湿润, 而小冰期的3个冷期所对应的1410~1540, 1610~1670和1770~1850年的3个湖水高盐度期表明该地区在小冰期的冷期, 气候较为干燥, 而最近几十年的高盐度和近几十年的气候暖干化是一致的. 所恢复的青海湖古湖水盐度的变化曲线与该地区树轮所恢复的降水曲线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说明本文所重建的盐度变化是比较可靠的, 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岱海古盐度定量复原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沈吉  王苏民  R. Matsumoto  朱育新 《科学通报》2000,45(17):1885-1889
通过分析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活体介形类(Limnocythere cf。inopinata)壳体的Sr,Ca比值以及湖水的Sr^2+,Ca^2+比值,获取岱海介形类壳体的Sr分配系数Kd(Sr)。利用湖水Sr^2+/Ca^2+值与盐度的相关关系,建立岱海湖水盐度与水介质离子比函数方程。结合岱海沉积钻孔中同种介形类壳体的 Sr,Ca比值,定量恢复湖水的古盐度。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典型湖泊表层摇蚊幼虫亚化石-环境数据库研究表明影响该地区湖泊中摇蚊组合的主导因素为营养态梯度. 12个水质环境指标的典型对应分析(CCA)揭示总磷为解释摇蚊幼虫亚化石组合变化的最重要的显著性指标, 可解释20.1%的摇蚊幼虫亚化石组合变化信息, 适于进行定量模型的建立. 依据总磷的DCCA分析, 利用非线性的多元回归方法, 建立了摇蚊幼虫亚化石-湖水总磷转换函数模型. 最佳二次次残差提取的WA-PLS 模型为摇蚊幼虫亚化石-总磷转换函数推导提供了最高的实测值与推导值的回归相关系数(R2jack=0.76)和较低的推导误差(RMSEPjack0.13). 最后, 对模型的推导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该模型的建立为定量研究该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历史开拓了新途径, 并为湖泊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