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探讨血栓弹力图技术对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指导意义。对外周血干细胞异体供者和自体供者共64例,在采集前后分别抽取标本检测血栓弹力图。行干细胞采集术者R值,K值,MA值分别由单采前的6.4±2.5,2.4±1.8,64.0±6.6增加为单采后的11.0±6.4,4.8±+2.6,50.3±14.7。单采前后检测血栓弹力图对于单采干细胞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干细胞采集质量安全以及单采后患者输血等治疗都有指导作用,对于单采后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干扰血型鉴定的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及类型,为正确的进行血型鉴定提供实验参考依据。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对22 558例患者进行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对因不规则抗体干扰血型鉴定患者进行抗体鉴定,明确抗体特异性及类型,并选择与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制备反定型细胞进行血型鉴定,以排除干扰明确血型。结果:发现57名患者因MNS、Rh、Lewis、Duffy、P血型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干扰血型鉴定,其中抗-M最多,共37例,占64.91%,其次为抗-E和抗-e相关抗体,均为5例,分别占8.77%;抗-Lea3例,占5.26%;Ig G与Ig M类混合抗体37例,单纯Ig G类抗体14例,单纯Ig M类抗体6例。研究结果表明,Ig M和Ig G类不规则抗体均可干扰血型鉴定,以Ig M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不良反应,利用皮下注射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统计动员的不良反应种类和轻重程度;采用连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干细胞动员采集,统计枸橼酸钠中毒症状的比例、干细胞采集效果;统计分析动员的不良反应程度与干细胞采集效果的相关性.从78例外周血干细胞被采集者中(患者43例,亲属供者共35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9岁中,外周血干细胞动员90%以上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为骨骼酸疼,不良反应一般较轻、易耐受.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症状的占64%,其中最常见为口周麻木,中毒症状的表现较轻,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 mL后均缓解.收集单个核细胞(MNC)均大于2×108/kg,CD34 细胞大于2×106/kg,集落刺激因子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与采集成品中的CD34 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P> 0.05).结果说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大多数会出现不良反应,反应一般较轻、易耐受,不良反应程度对采集效果无影响;采集过程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症状,一般较轻、易缓解.  相似文献   
4.
血液病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血液病患者输注去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血液科所有输注机采血小板血液病患者274例(2029例次),根据输注的机采血小板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去白组和未去白组。对两组输注前后24 h内病人血小板计数资料进行比较,用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来判断输注血小板是否有效。以输注后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发生输血反应。结果两组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去白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未去白组(p<0.01)。去白组NHFTR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未去白组(p<0.05)。说明去白组血小板输注疗效优于未去白组,而且能够显著降低NHF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观察大鼠自由进食高脂类食物后的血液流变及D-二聚体定性指标的变化趋势.选择大鼠随机分组,喂食高脂类食物,分别在10d、30d、60d、90d采静脉血抗凝,以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血粘度指标,免疫凝集法作D-二聚体定性检测.进食高脂类食物初期,大鼠的全血高切粘度指标呈显著下降,纤维蛋白原呈显著升高;持续进食高脂类食物后,全血粘度指标开始平稳上升,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60d、90d组中个别大鼠血浆D-二聚体检测出现阳性,提示大鼠血循环系统可能有血栓形成.平衡的脂肪类供给对大鼠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益,而长期进食高脂类食物将对大鼠的生理功能产生强烈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