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丙烯酰胺(AM)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原料,进行水溶液聚合,采用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制备高温交联酸用稠化剂P(AM-co-AMPS),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其纯化样品进行红外表征,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稠化剂酸溶性好,基液黏度随稠化剂加量增加而增大,配方:20%HCl+0.8%稠化剂+5%BZ酸化缓蚀剂+2%BZ措施用破乳助排剂+2%BZ酸化用铁离子稳定剂+0.3%BZ交联延迟剂。加入交联液(交联剂/交联延迟剂=1,交联比∶100∶0.8),90 s后能形成可挑挂冻胶,180℃,170 s~(-1)剪切速率下,剪切100 min,黏度保持在56 mPa·s左右。加入破胶剂后,在90℃加热1 h,破胶黏度为10 m Pa·s,利于酸液返排,可满足高温储层对交联酸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曹  高强 《科技信息》2008,(14):275-278
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原名为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出生于密苏里州一个名叫佛罗里达的小村,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在1910年逝世前已成为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演讲家和旅行家。他于1884年发表了他最成功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它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美国十九世纪的社会现实。本文详尽地分析和评论了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这篇小说的主要线索就是白人男孩哈克帮助黑人逃奴吉姆获得自由的历险经历。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和深刻地领会小说的意义。小说的主人公哈克和吉姆尽管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经过曲折波荡的历险经历,使两个人建立起永恒的友谊打破了黑人与白人的种族束缚。作者的创作语言富于幽默,讽刺和嘲讽。这一写作特点和创作风格使本作品更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的黑暗,反映了当时的人民大众要求废除种族压迫以及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3.
高强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4):263-264
本文针对在翻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直译法与意译法进行探索。直译法将原文风貌原汁原味地呈现给目标语读者,而意译法将原文生动活泼地于目标语中再现,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优势。要妥当地处理两者间的关系,翻译工作者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