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次采油中泡沫的性能及矿场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室内试验装置上考察了泡沫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能.结果表明:泡沫流体流动阻力较大,其视粘度超过各单一组分粘度;泡沫体系的视粘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泡沫压差分布均匀,不会形成端面堵塞;泡沫对于油水具有选择性封堵能力,在残余油含量较低时,封堵能力强,流速低,残余油含量高时,泡沫不稳定,封堵性能差;泡沫流体良好的驱油效果,可以提高采收率20%以上.现场应用证明,泡沫能够显著提高注入压力,改善油层吸水剖面,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含水率.  相似文献   
2.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界面扩张流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借助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正十二烷形成的界面膜特征.主要探讨了液膜稳定过程与界面扩张粘弹模量随测量时间变化的关系、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聚合物、不同界面膜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界面粘弹模量的变化反映了膜的吸附平衡过程;正十二烷/聚合物体系膜强度以弹性为主,只是随聚合物浓度增加,粘性模量对膜强度的贡献比例有所上升.聚合物溶液与不同物质所形成的界面具有不同的粘弹性特征,与空气、正十二烷、原油所形成界面的界面扩张粘弹模量E的大小次序为E空气>E正十二烷>E原油,即E随着两相密度差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考察三次采油过程中所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疏水缔合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AHPAM)结构与性质的差异,通过对其结构表征以及对其增黏性、耐温性和抗盐性的测试,结合扫描电镜(SEM)对两种聚合物溶液微观结构形态的观察,讨论疏水基团的存在对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HPAM,AHPAM溶液因结构中含有的疏水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间进一步形成缔合的网络结构而具有良好的增黏性、耐温性和抗盐性。  相似文献   
4.
借助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正十二烷形成的界面膜特征。主要探讨了液膜稳定过程与界面扩张粘弹模量随测量时间变化的关系、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聚合物、不同界面膜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界面粘弹模量的变化反映了膜的吸附平衡过程;正十二烷/聚合物体系膜强度以弹性为主,只是随聚合物浓度增加,粘性模量对膜强度的贡献比例有所上升。聚合物溶液与不同物质所形成的界面具有不同的粘弹性特征,与空气、正十二烷、原油所形成界面的界面扩张粘弹模量E的大小次序为E空气>E正十二烷>E原油,即E随着两相密度差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中Ng34聚合物驱后油藏条件,通过物模手段研究了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的特征及驱油能力。长细管实验表明,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低气液比时模型两端的封堵压差上升缓慢,交替周期越大封堵效果越差。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主要是通过扩大波及体积来提高采收率,在与聚合物驱相同注入量条件下,其封堵能力是聚合物驱的2倍。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测量时间对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Mo 4 0 0 0溶液与十二烷形成界面的黏弹性特征;研究了Mo 4 0 0 0溶液浓度对界面扩张黏弹模量E的影响,探讨了Mo 4 0 0 0溶液与空气、十二烷、原油所形成界面的E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浓度的Mo 4 0 0 0溶液与十二烷形成的E大小随测量时间而变化,初期E较小,随着测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在同一测量时间时,Mo 4 0 0 0溶液浓度愈大E愈大,达到平衡E的时间愈短.不同浓度时,初始E的差异大于平衡E的差异.由于Mo 4 0 0 0的黏均分子量高达2 .2×10 7,故弹性模量E′对E的贡献大,虽然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黏性模量E″对E的贡献比例略有上升,但是弹性模量E′对E的贡献仍为主导.此外,Mo 4 0 0 0溶液与不同物质所形成的不同界面具有不同的黏弹性特征,与空气、十二烷、原油所形成界面的E的大小次序为E空气>E十二烷>E原油,即E的大小随两相密度差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首次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岩心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黏弹性颗粒(B-PPG)驱油剂在岩心中的流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驱替结果表明:B-PPG在岩心孔隙介质中以重复堵塞-变形-通过的方式运移.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图谱明确了B-PPG在孔隙介质中的调剖作用,即B-PPG首先运移进入大孔隙,然后对其进行封堵,促使液流转向较小孔隙.核磁共振图像直观揭示了B-PPG驱油剂在岩心孔隙中的流动分布状态,B-PPG驱油剂驱替前缘均匀推进,能够进入水驱波及不到的区域,具有显著的调整微观非均质性、增大波及系数的能力.渗透率、B-PPG浓度及注入速率对B-PPG驱油剂的流动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增大渗透率能够提高B-PPG在孔隙介质中注入性;增大浓度或降低注入速率有利于B-PPG堵塞大孔隙,液流转向较小孔隙,提高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8.
主要针对胜利石油磺酸盆与助表面活性剂的二元驱体系中,研究其在油藏条件下,驱油体系的静、动态吸附规律与色谱分离特征。结果表明:胜利石油磺酸盐在低浓度下为线性吸附,最大静态吸附量为4.6mL,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其吸附量;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存在一定色讲分离,且二元驭中聚合物的加入加大了这种色语分离效应。试验证明,只要适当增大注入液中活性剂浓度,二者的复配协同效应可以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9.
不同含油饱和度时泡沫的稳定性及调驱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搅拌起泡法研究了含油饱和度对于泡沫稳定性的关系,利用微观玻璃模型研究了不同含油饱和度时泡沫的调驱机理,利用双管并联填砂岩心模型评价了不同含油饱和度时的调剖效果。结果表明:含油饱和度对泡沫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含油饱和度0.05~0.2区间内,泡沫稳定性缓慢降低,含油饱和度0.2~0.4区间内,泡沫稳定性快速降低,含油饱和度0.4~0.6以上区间内泡沫稳定性缓慢降至较低水平;微观玻璃模型驱替实验表明,含油饱和度在0.4~0.6区间内泡沫不能稳定存在,泡沫依靠泡沫剂溶液的洗油作用提高采收率,0.05~0.2区间内泡沫稳定性较好,主要依靠气泡的调堵作用提高采收率,0.2~0.4区间内调堵作用和洗油作用协同;含油饱和度对于泡沫的调剖效果有显著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含油饱和度在0.1~0.3区间内,驱替压差可达1.2 MPa,泡沫调剖作用显著,在0.3~0.6区间内,驱替压差逐渐降至0.3 MPa,调剖效果不理想,含油饱和度大于0.6,驱替压差低于0.2 MPa,泡沫失去调剖作用。  相似文献   
10.
ASP复合驱注采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正交设计方法和模糊数学原理 ,在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 ,考虑到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的综合影响 ,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复合驱注采参数优化设计模型。同时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5 4- 6 1层复合驱试验为例 ,对化学剂组合方式、配方浓度、段塞尺寸、注采速度、注入方式、注入时机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综合分析表明 ,该方法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方案寻求各参数间的最佳协同效应 ,且便于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