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激励机制是在系统的制度前提下,以主体问互相满足为动力。自动自发调节主体为实现期望的目标而积极行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对专任教师的激励要着力于机制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激励机制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哲学价值的理论,分析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形成了以留守群体、农民工为主体,以社区为客体的价值关系,按照是否有利于留守群体、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这个尺度进行研究,认为弘扬农村社区信任合作、互助互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留守群体的困难;建设社区同外部联系的现代交通通讯设施,社区内部的生产生活设施,满足农民工可以进城,也可以退出,自主选择,进退两宜的空间;而通过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社会建设,改革社会管理的农村社区建设,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海地区的偷渡现象集中于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等地,各地偷渡客尽管在去向上“各成一路”,但在偷渡的成因、方式、造成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其共性显现无遗,共同促成了福建沿海地区独特的偷渡文化。偷渡现象客观上为沿海各地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途径,亦导致当地经济社会畸形发展,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渐成恶性循环之势。从治本计,针对福建沿海地区偷渡问题,一方面应继续保持高压,加强打击,内外联系,构建高效协作机制,另一方面,更应立足疏导,努力优化当地发展环境,缓解就业压力,拓展创业空间。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高校师德建设中偏离“以师为本”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以师为本”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师为本”的师德建设路径,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高校师德建设要“以师为本”,要以教师为前提、以教师为动力、以教师为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