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反硝化法是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有效方法。鉴于生物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源不足的问题,选择甲醇、乙醇、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它们对反硝化的促进作用;同时研究C/N比以及温度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乙醇和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均可获得较高的硝酸盐氮去除率。以乙醇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进行的最快,硝酸盐氮去除率高,中间副产物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积累少,是最优的反硝化碳源;C/N比对反硝化过程影响显著,C/N比越高,脱氮速率越快;另外温度对反硝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5℃、35℃时的脱氮效果远好于10℃时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2.
室内装修材料是引起室内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可长期向室内空气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给室内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采集装修过程中以及装修完工的居室内空气样品,用Tenax树脂吸附-热解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TVOCs),分析其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装修居室内TVOCs平均浓度要远高于室外对照点,苯系物及含氧化合物为其主要污染物,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十九畏"的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开展"十九畏"研究的建议。回顾了"相畏"的含义衍变、"十九畏"歌诀的出现、目前《中国药典》对"十九畏"的相关规定。从文献记载、临床报道、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十九畏"的宜忌争论。分析整理文献,总结"十九畏"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可以看出,临床方面的研究多是从文献的角度,进行回顾性总结,从中挖掘整理"十九畏"反药组合的临床安全性评价和配伍应用规律。关于"十九畏"的实验研究主要从化学物质基础、药理学、毒理学几方面开展。总结了关于"十九畏"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十九畏"今后研究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红藻中筛选获得一株能产生明显液化现象并具有较高琼脂糖酶活力的菌株Ag-1,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弧菌属(Vibrio sp.).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40~50℃水浴保温1 h可保持68%以上的酶活力;最适反应p H值为8.0,在p H 7.0~8.0保温1 h可保持90%以上的酶活力,在p H 8.0~9.0保温1 h仍可保持70%以上的酶活力,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碱性;且该酶对琼脂底物具有高度专一性;K+、Ca2+、Mg2+、Li+和Fe3+对琼脂糖酶活力具有激活作用,Mn2+、Zn2+和Cu2+对琼脂糖酶具有抑制作用.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底物浓度为8 mg·m L-1,动力学参数Km为0.58 mg·m L-1,vmax为3.29 U·mg-1.  相似文献   
5.
采集地下水硝酸盐生物反硝化系统内的污泥样品,提取污泥样品中微生物的总DNA,构建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克隆文库,并通过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反硝化系统内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以及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生物反硝化系统内细菌具有高度多样性,样品文库分为9个细菌类群,优势菌群为β-Proteobacteria(67.11%)和Bacteroidetes(15.79%),其中,β-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菌群,以Rhodocyclaceae为主。对反硝化系统内细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确定优势菌种,为地下水硝酸盐生物反硝化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及预处理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这些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