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质量低劣的表现,它的频频发生不仅反映了自然地质环境的脆弱性,也反映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矛盾的激化。同时,地质灾害研究更是一项关系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涉及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利用已收集的黔西县1∶5万DEM数据,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流域单元评价体系,并结合黔西县2010年的地质灾害相关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地质、植被、降水、坡度、土地利用五因素,完成了黔西县内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特征分析,为更好的预测和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理接线图是电力系统接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线路的运营管理和相关设施维护具有支撑作用且信息表达的精度与准度直接影响了可应用性和管理效率。目前,线路数据呈现连接度低、设置种类繁多和路径曲折等特征,造成线路与设备可视化复杂和绘制流程不科学的瓶颈,负面影响可视化效率。虽然传统方法不能与大体量数据可视化相匹配,但是GIS技术的出现为提高可视化效率提供了可能性。以贵州省为个案,结合GIS技术与电力系统综合视角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般性参考,提出解决可视化效率的关键技术。首先,通过GIS融合与简化工具解决电力线路连接度低且路径曲折问题,以确保电力线路路径可观性;其次,建立线路与设备连接关系,保证两者相对空间位置准确性;最后,统一调整设备角度及处理各注记表达,清晰呈现线路及设备属性信息,以供使用者参考。实验表明,方法的使用工作量大大缩减,可视化效率提高,对于推进绘制整体工作有着重大意义,方法的提出为今后GIS技术与地理接线图结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区位理论指向下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沿海优于内陆地区的空间格局.西部大开发以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促进格局内部区域间差异收敛.内陆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有助于丰富经济增长的空间区位理论.因此,选择贵阳市作为研究个案解析内陆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具体是,以驱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为基准,筛选出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旅游总收入、外贸出口等10项指标,运用熵值法测度2000年~2017年不同层级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和权重值,分析贵阳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投资、消费和出口均促进了经济增长且有强有弱,具体是投资消费出口.投资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次要动力.出口(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微弱,与沿海地区出口驱动经济增长影响强趋异;2)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细分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有强有弱且呈现阶段性特征.投资类指标中,实际利用外资、房地产项目投资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旅游总收入是消费类指标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不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趋异的原因是投资倾向所致.第二、三产业是产业投资的重要方向且第三产业投资额度占比最大;4)快速的经济增长增加了经济总量,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扩大了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带动了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助推旅游成为消费类指标中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城市居民人均消费能力,促进社会零售总量不断增长且成为了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变化的重要表征,喀斯特石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指示,对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进行石漠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布研究,是地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3S”技术对典型喀斯特地区关岭县2010-2015年石漠化演变过程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发现:①无石漠化面积增加了80.68 km2,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减少50.5 km2和 78.61 km2,石漠化治理工程初见成效,但石漠化演化是一个双向反复的转化过程。②水田、旱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4.4 km2、59.05 km2、15.39 km2和302.82 km2,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70.82 km2、145.38 km2和13.37 km2,农户生计资本转变致使耕地撂荒,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③土地利用的变化是石漠化演变方向的指示剂,植被的正向演替区域与石漠化减轻区域吻合,耕地和聚落分布区域与石漠化恶化区域吻合。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区域灾害防治的前期工作。构建一个符合区域地质环境的灾害评价体系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区域适用性起决定性作用。在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后,选取降雨、坡度、岩性等8个影响因素,利用信息量模型对盘州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靠近道路和断层相对集中的区域;易发性高和较高区域呈带状分布,占盘州市国土面积的38.62%;随易发程度的升高,各区域分布的灾害点数量增多,灾积比也逐渐增大,说明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分区划分合理。研究成果可为盘州市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