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绿色环保建筑的基本概念及钢结构住宅的绿色环保性能,介绍了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对我国未来绿色环保建筑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洁  张小超 《科技信息》2010,(19):I0365-I0365,I0389
采用密闭电石炉是电石生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密闭电石炉尾气中含有大量CO等可利用气体,通过综合利用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符合温室气体减排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玉米酒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面临的一个问题:酒精醪液采用哪种处理工艺更适合本厂实际的情况?通过对已经运行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DDG酒糟处理工艺适合中、小型酒精企业,而DDGS酒糟处理工艺是大型酒精企业以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雨团模型中扰动的波谱分析及其位势稳定度,研究了其中由垂直结构方程和边界条件所构成的特征值问题,讨论了湿层结参数的垂直分布与位势稳定度的关系,得到了位势不稳定判据,给出了不稳定模态增长率和稳定模态振荡频率的上、下界,以及模态垂直结构的分布规律。在垂直方向,当湿层结参数均大于0时,所有模态都是稳定的; 而当其在某处小于0时,则满足不稳定判据的模态可有位势不稳定。结果与实际情形大体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黄精凝集素Ⅱ(PCLⅡ)在不同温度及不同pH值时,其活性和分子构象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PCLⅡ具有较强的温度和酸碱度的耐受性,但在80℃,pH2,PH4和pH12时,其分子构象发生较大变化,活性也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
安洁 《科技信息》2013,(18):431-431
本文根据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地层发育特征,采用等高程地层对比方法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砂体发育情况进行预测,描述了河流相储层单砂体的几何形态、连通性及非均质性,以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该地区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下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指导九区西馆陶组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杯[8]、杯[6]、杯[4]芳烃对壳聚糖颗粒进行包覆改性,并对钕离子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杯芳烃主要靠氢键与壳聚糖作用而包覆于壳聚糖表面,杯[6]和杯[8]芳烃包覆壳聚糖对钕离子的吸附量均远高于壳聚糖,而杯[4]芳烃包覆壳聚糖对钕离子的吸附量则较低,但在钕离子的平衡浓度较低时对钕离子的吸附仍高于壳聚糖.同时还研究了杯芳烃包覆壳聚糖的吸附量和pH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球系统模式、CMIP6 (第六次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成分数据以及人口数据, 研究区域均温变化与极端气候指标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 进而探讨9种SSPs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RCPs(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东亚3种极端气候指标的未来预估和区域高温下人口暴露度的变化及归因。结果表明: ) 全球地表均温变化和区域极端气候指标具有稳健的相关关系, 可以用于区域极端气候指标的未来预估; 2) 与基准期1861—1880年相比, 未来数十年间东亚地区在5种情景(SSP2-4.5, SSP4-6.0, SSP3-LowNTCF, SSP3-7.0-Baseline和SSP5-8.5-Baseline)下面临持续增加的极端气候风险, 而空气污染物减排与控制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该风险, 不过, 气候对温室气体及气溶胶排放控制措施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效应, 为预防可能面临的极端气候事件风险, 减排及控制措施应提前布局和实施; 3) 东亚典型区域未来高温下的人口暴露度受气候因子和人口因子共同作用, 随时间动态变化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多数情景下, 气候因子对区域高温下人口暴露度的影响逐渐减弱, 而人口因子的影响逐渐加强, 华南地区高温下的人口暴露度明显高于西南和华中地区, 其中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比例也高于后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9.
安洁  张小超 《科技信息》2011,(29):I0431-I0432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环境管理的基础,是水资源系统评价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拥有许多系统工程评价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动力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实际暴雨过程的诊断,给出了一种对实际暴雨中不稳定进行动力学诊断的方法。根据暴雨的环境场来诊断暴雨中不稳定的最大增长率、最优增长尺度以及暴雨雨带与盛行风向的夹角。利用无粘非绝热线性化的Boussinesq方程组,采用标准模方法将小扰动的不稳定问题转化为复系数常微分方程组的特征值问题。在分别提取了背景流场、层结稳定度和凝结加热垂直分布函数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并用该方法对实际暴雨个例做了诊断。结果表明,在暴雨发生之前,盛行气流的动力不稳定起了触发积云对流的作用,而在暴雨盛期,对流凝结加热反馈则对不稳定的迅速增大起了关键作用。暴雨盛期不稳定增长率最大,且属于二维平面波的不稳定。实际的观测结果与动力学诊断相一致,表明诊断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