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教学作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已被高度重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仍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针对精细化工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理念,从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两个层面出发,加快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设施等保障和防护体系的建设,做到"两手一起抓、两手一样硬",使学生、教师和实验室的安全得到保障,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2.
对区域用水的异常模式识别可以为自来水公司实施科学化运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与k均值算法相结合,对城市供水管网片区用水进行异常模式识别.首先提取时间和瞬时用水量2个特征,通过k均值算法将所有数据样本分离为不同模式,然后分别对不同模式构建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进行异常点识别.对某地两分区的监测数据进行实验,得到用水异常模式的识别结果与分析.与现有异常检测方案相比较,提出的融合算法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更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白龙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清水沟小流域,以清水沟承灾体个体为评价单元,基于遥感数据和广义目标函数方法,引入地质灾害直接威胁概率指标,构建了小流域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开展了清水沟大比例尺易损性评价.结果显示:清水沟小流域易损性为0~0.105的低易损性承灾体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88.4%,0.106~0.251的中易损性承灾体面积占10.2%,0.252~0.812的高易损性承灾体面积仅占1.4%.从空间分布上看,低易损性承灾体主要分布在中上游,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高易损性承灾体主要分布在下游,特别是沟口冲积扇上的居民区,以房屋、公路、桥梁为主.流域内滑坡体对于其下方的沟道以及下游的居民区有较大威胁,导致这些区域的易损性显著增加.应当做好对滑坡体的防护措施,并对下游的居民区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研究目前网上购物而进行网络支付相关工具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网络支付交易中由于木马、病毒泛滥导致的频繁出现的账户密码被盗等安全问题,阐述了指纹识别技术在保障网络支付安全中的独到优点,介绍了指纹识别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网络支付流程。  相似文献   
5.
白龙江流域影响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和人工干扰等,其中地表植被作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度量指标,选择2002,2005,2008,2011年4个时段的遥感NDV I值,在改进像元二分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近10年来该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与滑坡点空间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微弱,但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低覆盖区域覆盖度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历年来,该流域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滑坡点密度均较低,滑坡点占总滑坡的20.6%,空间分布呈离散状态,而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滑坡密度较高,滑坡点占总滑坡的34.5%,空间分布主要呈聚集状态,说明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滑坡点密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度的高低是滑坡发生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10年来,该流域低植被覆盖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较快,说明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该流域植被恢复较快,生态脆弱程度减轻,这将为地方防治滑坡灾害的发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论可为全流域制定宏观尺度上的滑坡生态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美汉草(Meehania fargesii Levl)生物量分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阔叶红松林林下早春开花植物美汉草(Meehania fargesii Levl)各个器官生物量分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美汉草各器官生物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月初~7月初,根生长速率先快后慢,茎叶生长速率先慢后快,7月中旬以后各器官生物量逐渐减少;美汉草有性生殖的生殖分配占总生物量的比例较小(4%~6%);根冠比在5~6月不断上升,6~7月迅速下降,7月以后保持稳定;根和茎叶生物量分别与总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为了适应阔叶红松林林下的光照变化,在林分郁闭前,能量主要分配给地下部分;林分郁闭后,茎叶生长占主导.美汉草主要以营养繁殖为主,第2年的地下根状茎来自第1年地上茎的繁殖方式及生物量分配策略,可能是美汉草成为林下优势草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29日暴雨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该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退,蒙古低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中层的西南低空急流人字切变,低层的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低压,地面冷空气相互作用,不断激发对流系统,促成了此次暴雨过程的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临汾市17个气象观测站地面常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对1981年~2010年临汾市低能见度天气进行时空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17.5~27.5℃的范围内,大麝鼩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40±0.05)℃;热中性区为20~30℃;基础代谢率为(4.37±0.14)ml O2/(g.h);最小热传导为(0.32±0.01)ml O2/(g.h.℃)。大麝鼩的摄入能为(4.40±0.43)kJ/(g.d),消化能为(4.03±0.40)kJ/(g.d),可代谢能为(3.95±0.39)kJ/(g.d)。消化率为(91.41±0.88)%,可代谢能效率为(89.58±0.87)%。总之,大麝鼩体温和热传导相对较低,BMR较高,TNZ相对较宽,消化率较高。这些特征可能与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活动中,政府和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应该选择哪些领域或项目,并形成何种相应的资源分配方案和资助政策。因此,学科布局评价与确定是所有科学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学科布局概念的理解大概有如下两种:第一种理解是按照传统学科分类,学科布局就是那些具有相当研究基础和条件,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支持作用相对大的学科。第二种认为科学的学科布局不是单一的分支学科或领域,而是针对某一特大的科学和社会需要而提出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基础科学中的学科布局是学科政策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