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两种湍流模型的桥梁颤振导数识别研究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标准k-ε模型和SST(Shear-Stress Transports)k-ω模型的模型特征和相关使用要求,并以它们为例数值识别了某大跨度桥梁断面的颤振导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合理的计算域和网格划分,这两种湍流模型均能较准确地识别桥梁断面的大部分颤振导数,但个别颤振导数识别上存在趋势性的差别,SSTk-ω模型在识别桥梁颤振导数上优越于标准k-ε模型.本文研究为合理选择湍流模型进行颤振导数识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隔震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减震技术,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能使设计出的结构在未来地震中维持所要求的性能水平。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大大提高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和投资效益。本文探讨了基于位移的隔震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实现形式,即通过在隔震层设置限位装置,直接采用目标位移作为设计值,由此明确了结构的目标性能,并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隔离和耗散地震传入结构的能量。通过一个实际工程的隔震优化设计表明,隔震结构的目标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隔震器的特性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跨孔地震波层析成像方法在非开挖区间内障碍物探测方面存在定位精度低、探测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跨孔地震波层析成像(CT)技术和水平定向钻进(HDD)技术的地下障碍物探测方法.首先采用HDD技术沿地下结构纵向方向钻孔并布设管道,而后在管内布设专用仪器,采用跨孔地震波CT技术对非开挖区间内障碍物进行定位和识别.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一顶管施工的自来水干管为例,采用该方法探测施工路径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探测方法能够准确定位非开挖区间地下障碍物,探测精度高、准确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巨-子组合结构减震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巨型结构具有很大的整体稳定性和很高的结构效能,其主、子结构各自的受力特点决定了主、子结构的形式、建材、抗震性能要求等可以不同。利用该特点,以钢(型钢)混凝土建造巨型结构的主结构,轻钢构建子结构,形成不同于现有巨型结构和超高层混合结构的真正结构意义上的组合结构。为克服该新型组合结构体系中轻钢子结构过大的荷载响应,在子结构柱下设置夹层橡胶隔震支座,由此构成了巨-子组合减震结构。不同于已有的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本研究的建材不同,也更具实际工程意义。对依据该思想设计的一座70层超高层住宅做了多方案对比计算分析,得出一系列可供工程设计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充分利用屋顶花园,文章提出由多高层建筑屋顶花园结合叠层钢板橡胶垫组成屋顶花园TMD减震系统,并介绍了该减震系统的控制原理;对系统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屋顶花园TMD减震系统最优阻尼比、最优频率比;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利用屋顶花园进行减震控制的方法,并利用屋顶花园质量可调的优点,确定了合理的阻尼比、质量比,数值分析表明减震效果良好,系统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阶跃型滑坡在预测其位移速率时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以泉州市安溪县尧山村阶跃型滑坡为例开展相应研究.首先,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选取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其次搭建结合扩展窗口法的狮群优化(LSO)-随机森林(RF)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阶跃型滑坡位移速率预测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综合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结果的特征选择方法,能弥补各自的局限性,选出最适合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组合;经过对比分析,LSO-RF模型预测阶跃型滑坡位移速率精度较高,能解决常见模型在预测阶跃型滑坡位移速率上的不足,可为阶跃型滑坡位移速率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钝体矩形断面的绕流场特征和气动特性,针对宽高比为4的矩形断面,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SSTk-ω湍流模型开展了断面绕流场非定常CFD模拟,得到了与其它文献报道一致的断面阻力系数、涡脱St数、上下面压力平均值和脉动值分布、平均涡脱位置和再附长度.对表面脉动压力时程的主分量分析表明,第一主分量与压力脉动RMS分布一致,能反映表面不同位置的脉动压力强弱和整体分布特征.基于上下面第一阶主分量形状,可确定其分离剪切流中主漩涡的脱落位置.基于第一阶主分量系数,可获得矩形断面绕流的涡脱频率.矩形断面上下表面的主漩涡脱落主导了上下表面的压力脉动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