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石化废水生物硝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自行研制的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对石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通过6、8、10和12h四个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硝化过程取得了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氨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完全可以达到生物硝化的目的.当进水中BOD  相似文献   
2.
分离一株具有强絮凝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F2,絮凝率达84%,构建了絮凝基因组文库.筛选文库获得一株表达絮凝活性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FC2,序列分析得出该克隆序列为新的絮凝基因.红外光谱分析证明FC2的絮凝有效成分与F2一致,说明FC2絮凝性状遗传于原絮凝菌F2.依据不同糖对其絮凝水平的抑制,将克隆菌确定为FLO1型絮凝菌.并研究了该絮凝型菌株的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FLO1型菌絮凝只受甘露糖抑制,对Ca2+浓度、pH值、温度和放置时间只有一定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4.
由外加菌剂对含异辛醇废水处理的实验证明,人工添加的菌剂对废水中异辛醇的降解效果良好.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仅会利用污染物中的碳源和氮源,而且会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共同形成一个代谢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通过对细菌16SrDNAV3可变区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变化浓度梯度凝胶电泳等细菌种类的研究,发现微生态中的细菌种类随污水浓度的变化并非呈单一递减的趋势,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会出现某类微生物优势群体;同时结合气相色谱分析,跟踪观察了异辛醇的降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为乙醇.  相似文献   
5.
因子分析-导数光谱法测定苯酚和间苯二酚混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苯酚和间苯二酚混合体系的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用目标因子分析对这些导数数据进行处理,以探索因子分析在导数光谱中应用的可能性。在不加任何分离的情况下,成功地确定了苯酚和间苯二酚混合体系中的物种数、物种种类及含量。  相似文献   
6.
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悬浮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一种用于测定水和废水悬浮物及活性污泥浓度的新方法。通过测定化工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出水极曝气池中混合注悬浮固体浓度,并与标准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本新方法可大大缩短测定时间,占用空间小,所用仪器简单,其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7.
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进行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所得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动力学推导建立了未作稳态假设的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模型 ,并推导了有关的参数 .通过验证 ,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出水氨氮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预测能力 ,可以用于工艺设计和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悬浮填料床生物预处理黄浦江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一种新型悬浮填料对黄浦江原水进行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中试研究 .对原水在自然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几种不同工况条件下污染物去除效果 .在水力停留时间 1h、气水体积比 0 .5 6情况下 ,氨氮处理效率可达到 70 %~ 80 % ,CODMn去除效率可达 10 % .实践证明 :采用该悬浮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具有挂膜时间短、氨氮去除效率高、气水体积比小、传质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运行方便以及不积泥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hydrogen-based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MBfR)生物去除地下水中的Cr(Ⅵ).MBfR膜表面氢自养还原菌利用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自养还原反应,使水中Cr(Ⅵ)还原为Cr(Ⅲ),形成沉淀而去除.通过培养生物膜、改变进水Cr(Ⅵ)质量浓度和氢分压,启动驯化120 d后Cr(Ⅵ)去除率达83%,NO3--N去除率高于99%.3种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氢分压、NO3--N负荷和pH值对Cr(Ⅵ)的去除有影响.增加氢分压有利于Cr(Ⅵ)的去除;而NO3--N负荷的增加则导致Cr(Ⅵ)去除效率降低;Cr(Ⅵ)还原对pH值较为敏感,最佳pH值为7.0(最高去除率达78.2%),pH值小于7.0或大于8.0时都会造成去除率显著降低.试验表明,利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含Cr(Ⅵ)以及NO3--N和Cr(Ⅵ)污染共存的地下水体具有一定应用潜力,关键控制因素有氢分压、NO3--N质量浓度和pH值.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的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聚合氯化铝铁(PFAC)、聚合氯化铝(PAC)和高分子聚丙烯酸胺(PAM)复配使用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处理工艺,在回流比为20%~25%、水力停留时间(t_(HR))为35min、ρ(PAC)为70mg·L~(-1)、ρ(PAM)为0.5mg·L~(-1)时,其出水铬法化学需氧量(COD_(Cr))为60mg·L~(-1),总磷(TP)的质量浓度为0.75mg·L~(-1)、固体悬浮物(SS)的质量浓度为13mg·L~(-1)左右,均优于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