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教育评价技术和体育教学论为指导,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施以研究,旨在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方案和评价方法,以摆脱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的偏颇,促进体育教学评价与新课程理念协调一致,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析有氧运动强度下,不同的运动方式的能量消耗情况,以及对健身锻炼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健身锻炼提供科学指导.选48名男性大学生参与测试,12人/组,分成跑步组、单车组、健身舞组、太极拳组.分三个步骤:1)有氧运动强度范围确定.2)便携式运动心肺功能仪测量摄氧量,计算能量消耗.3)八周健身锻炼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有氧心率(115-150b/min)对应强度:跑步组对应速度6.9-9.3km/h,单车组对应功率为125-190w,健身舞组对应强度"有氧健身操Ⅱ""活力健身操""减脂活力操",太极拳组对应强度太极拳竞技套路.2)能量消耗:跑步组VO2为1729±257ml/min,能耗8.65±1.15kcal/min;单车组VO2为1575±233ml/min,能耗7.87±1.07kcal/min;健身舞组VO2为1714±218ml/min,能耗8.57±1.23kcal/min;太极拳组VO2为1406±185ml/min,能耗为7.13±1.01kcal/min.与跑步组比,单车组、太极拳组VO2和能耗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八周健身效果:体重分别下降2.82±0.53kg、2.12±0.44kg、2.71±0.48kg、1.41±0.33kg;体脂%分别下降3.65±0.77、2.79±0.83、3.43±0.74、2.01±0.69;BMI分别下降1.01±0.23、0.74±0.25、0.94±0.31、0.50±0.18.与跑步组比,单车组(p<0.05)、太极拳组(p<0.01)所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强度下,不同运动方式能量消耗存在项目差异;有氧运动强度下进行较长时间健身锻炼,均有健身效果,健身功效与运动形式的能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设r是大于1的奇数, m是偶数, Ur和Vr是适合Vr+Ur√-1=(m+-1)r的整数.运用初等方法, 证明了:如果a=|Vr|,b=|Ur|,c=m2+1且b是素数, r≡3(mod 4), m≡2(mod 4),m>(r)/(π), 那么方程ax+by=cz仅有正整数解(x,y,z)=(2,2,r).  相似文献   
5.
6.
将序列bn(r)=n∑k=1(nk)I(nk-1)r-I推广成bn(r,s)=n∑k=1(nk)r(nk-1)s ,并研究序她bn(r,s)在modp下的同余性质,得出对任意奇素数p和k,r,s ∈N,有bkp(r,s) O(mod p)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将序列bn(r)=∑nk=1nkink-1r-i推广成bn(r,s)=∑nk=1nkrnk-1s,并研究序列bn(r,s)在modp下的同余性质,得出对任意奇素数p和k,r,s∈N,有bkp(r,s)≡0(modp)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众多大学城建设的成功案例证明,教育产业集聚的形成,对人才高地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大意义。教育产业的集聚不仅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调整城市结构、促进教育产业分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郑州龙子湖大学城的建设应充分利用教育产业集聚效应,迅速走上规模适度、专业优化、资源共享、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道路,进而促进郑东新区乃至整个郑汴产业带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芜湖市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强,男女生锻炼时间、次数、活动项目等有所不同;运动场地、宿舍和校园空地是活动的主要场所.场地器材不足、没有时间、无人指导等原因是影响芜湖市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制约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落后、教育产业化过度、行政主导过多过深、缺乏与时俱进的明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制约着其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尊重和鼓励学生追求知识,质疑权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二是发挥教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学术氛围;三是根据本校的性质,注重相应层次的创新举措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