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SCI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索系统之一,本文利用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公司Web of Science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合作的Sa论文进行了全面检索,得到中国大陆SCL论文数量为1413084篇,中国台湾SCI论文数量为332021篇,双方合作SCL论文数量为10480篇。并从论文出版年份分析、5凹类别分析、国家(地区)分析、基金资助机构分析、依托的机构分析、发表期刊的分析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关于两岸合作SCL论文的全面分析报告,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大尺度流场的热力适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使用1986~1995年7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位涡方程进行了盛夏季节大气环流场对于青藏高原热源强迫适应调整的诊断分析.揭示了夏季高原上空低层气旋式及高层反气旋式环流结构稳定维持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加热作用造成的低层正涡源是低层气旋式环流得以稳定维持的重要原因.而边界层摩擦产生的负位涡是平衡正位涡的主要因素.加热还在高原上空形成负位涡,侧边界位涡通量收支的分析表明,西边界和南边界有净的正位涡向外输送,但小于东边界和北边界的负位涡向外输出,高原上空大气因而成为影响盛夏大气环流的负涡源.这也是青藏高原上空强大而稳定的反气旋环流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吴国雄 《科技资讯》2009,(31):107-107
本文对广州国际轻纺城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从选型和安装两方面作出详尽的分析。指出了大型商场应该选用集中式空调系统,计算冷量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另外本文也一针见血的指出安装方面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指出了安装工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缆索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张量关系,推导了完整的缆索动力学方程组,包含了剪切和力矩的影响,并经们表示在两处不同的常用坐标系中,以便查阅。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副高脊面反转、季节转换轴建立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基于脊面附近经向温度梯度指数,从理论上分析了季风爆发的可预报性.结果表明,在已知初始经向温度梯度、局地温度变率经向差异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对季风爆发迟早做出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山区高速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开展了自然驾驶行为试验。采集了多款小客车的加速度数据,得到了不同轴向加速度的峰值累积频率曲线、特征分位值和均方根值。分析结果表明:(1)加速度的幅值和特征分位值略低于减速度,不同的道路对象和车型会导致轴向加(减)速度出现差别,但绝大部分数据都低于较舒适阈值,因此具有良好的纵向舒适性;(2)第85分位横向加速度在0.38~1.1 m/s~2分布,不同车型、不同道路的差别比较明显;总的来看山区高速公路具有良好的横向舒适性;(3)在竖向舒适性方面,仅三菱车在极少数位置上会有不适的感觉,路面震动表现和彩色路面并不会导致乘员不舒适;(4)各轴向加速度的幅值差异很小,三个轴向的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是在"舒适"和"稍有不适"区间内分布。  相似文献   
7.
 气候统计和诊断分析常用到NCEP-1、NCEP-2和ERA 40再分析资料。其中的加热资料为C类资料,对其使用常常存疑。对上述3类资料中的垂直积分的总加热率和地表感热通量进行比较,以分析其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高原和亚洲热带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垂直积分的总非绝热加热在空间分布上三套资料基本一致,NCEP两套资料在大值中心的分布上相似,但量值上NCEP-2和ERA-40比较接近,此外ERA-40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加热估算比NCEP大;对于青藏高原区域平均的非绝热加热,无论是季节变化还是年际变率,三套资料在量级以及变化趋势上都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平均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三者相关系数超过99%甚至99.9%置信度检验,因此对亚洲包括青藏高原地区使用再分析加热率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 Dr.P.C.Pien[1]1975年提出的用内势偶极子分布来计算任意三元物体的无升力势流理论,并提出了用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来计算其速度场。作者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圆球、椭球及船体进行了计算,且与 Dr.Pien 的结果、分析解及船模流线试验进行了比较,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以实测资料为准定量计算了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各分量,包括降水、径流、蒸发、水汽辐合等,分析其季节循环、年际变化以及线性趋势变化. 结果表明,多年平均该区域是水汽汇区,主要来自天气过程造成的瞬变波辐合,蒸发所占比例远大于径流和水汽辐合,对流域水分循环至关重要;各要素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20世纪70年代后降水和蒸发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减小;1958年以来,降水显著减少,天然径流和蒸发也有所减少,但不显著. 然后同ECMWF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作进一步对比分析,以检验两套再分析资料对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循环的描述能力,在论证了其适用性的同时,指出其局限性,从而为使用再分析资料进行该区域水分收支分析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结果的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数十年间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但迄今为止还缺少能将其与人类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证据. 通过对历史观测资料的分析, 本文发现高原气候变暖的同时伴随有显著的气温日较差的减小. 另外,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高空再分析资料还表明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附近也有明显的气温上升趋势, 而平流层低层则是变冷的趋势. 这些特征在两个参与国际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的耦合气候模式的20世纪CO2浓度情景试验中成功再现, 而两个模式的工业化前情景试验中都没有这样的特征. 这意味着最近数十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暖很可能主要是由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所引起, 并且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比全球其他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