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头孢替唑钠(C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S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CS与BSA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CS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两者的结合部位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ⅡA中.Hill系数nH大于1,表明CE有正协同作用.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S对BSA构象不产生影响,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  相似文献   
2.
领域现象术语常常是复合型短语,很难根据局部上下文特征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来抽取.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领域现象术语的抽取方法.该方法首先用基于上下文的方法抽取得到分隔符集,然后结合分隔符集和上下文术语用改进的NC -value算法进行候选领域现象术语抽取,最后在候选领域现象术语中过滤掉名词性术语,进而得到最终结果.实验表...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猝灭光谱研究了马来酸氯苯那敏(C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M对BSA是动态猝灭机理,以疏水作用为主;通过计算获得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作用前后BSA的构型变化,确定结合位置位于BSA的亚结构ⅡA中;Hill系数nH1,表明CM有正协同作用.此外,讨论了共存金属离子Mn2+,Fe3+,Cr3+,Pb2+,Ni 2+对CM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肥大细胞与针刺信息传递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过去的研究表明,在大鼠皮肤中存在多条纵贯全身的交感物质分布线,在这些线上的毛囊立毛肌上分布着极其丰富的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1-2].大鼠全身剃毛后,新生的毛首先在某些部位优先生长出来,形成新生毛线环路系统[1,3-4].针刺或皮内注射药物后会产生立毛运动线,立毛传递线下的皮肤显著充血.这种传递可以在去中枢支配的情况下,独立地沿着交感物质分布线或毛线环路传递,属于邻近毛囊间的连锁或接力传递过程,依赖于通过局部真皮网状层和皮下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反射[1,5].  相似文献   
5.
自动问答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问答系统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它综合运用了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自动问答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问题分析、信息检索和答案抽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动问答系统运用各类技术之间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动问答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皮肤中儿茶酚胺类体液物质及毛囊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针刺穴位两端经络线上施加各种因素,观察了运动对针刺效尖的影响,进一步对其影响国素进行化分析和形态定位,结果表明,拔除经经毛囊和切断经线皮肤都可以明显地阻断针刺效应,而向皮肤经线切口滴加液体则能明显的改变再针刺效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到针刺可以使经线皮肤循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其含量明显高于没有针刺的经线,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到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布有明显的纵形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光谱法研究盐酸川芎嗪(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和共存金属离子(Mg2+、Cu2+、Zn2+、Ni2+、Fe3+)对LH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H对B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过程属于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LH与BSA的结合常数Kb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LH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力.结合位点位于BSA的亚结构ⅡA中,Hill系数nH1,表明LH有弱的负协同作用.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两者的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同时也研究了金属离子对二者作用的影响.为后续吡嗪类药物的研发和进一步探讨LH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1  相似文献   
8.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 与泮托拉唑钠(PS)的结合作用。研究表明:PS对B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BSA能运载PS,是一个自发过程,其作用力类型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BSA 的亚螺旋域ⅢA是主要结合位置,离酪氨酸残基更近,有正协同作用。PS对BSA构象产生影响,使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减弱。该实验对揭示药物动力学问题及后续抗菌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酸性条件下,木犀草素与Ce(Ⅳ)反应产生化学发光,罗丹明6G可以增强其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木犀草素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在5.0×10-8~2.0×10-6g/mL 范围内与木犀草素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IUPAC的建议,计算得到的检测限(3σ)为1.0×10-8g/mL, 对1.0×10-6g/mL的木犀草素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87%.将本法用于血样和尿样中木犀草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多种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利培酮(RI)猝灭反应的信息.研究表明:加入RI后,通过动态猝灭机制,BSA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通过计算得出RI与BSA的速率常数(Kq)、猝灭常数(Ksv)、结合位点数(n)、结合常数(Kc)和Hill系数(nH).使用范托夫方程测定热力学参数、焓变化(ΔH),熵变(ΔS)和吉布斯自由能(ΔG).结果表明,RI与BSA的相互作用是自发的.静电作用力是主要的作用力类型.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RI对BSA构象产生一定的影响.RI与BSA的结合位点主要位于BSA的亚螺旋域ⅡA中.nH≈1,表明RI分子之间对结合反应几乎无协同作用.同时还探讨了共存金属离子对RI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