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分金属切削刀具均属斜角切削,故此斜角切削的研究对金属切削加工实在非常重要。有关直角切削的理论已有充分的发展,而直角切削其实是斜角切削的一个特例,故此斜角切削的研究结果,应当可以应用于直角切削。从文献看到的斜角切削研究报告大多数限于切屑的形式及基于单剪切面概念的力学研究,似乎斜角切削的研究远远不如直角切削深入。尤其是在斜角切削的温度,刀具耐用度或工件加工硬化方面更缺乏分析及研究。这篇论文为作者及其他合作研究者近十年来对这方面的报导,希望能籍此引起金属切削专家对斜角切削的兴趣。本文包括介绍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流屑角的量度方法。其后利用滑移线原理构成剪切区的假想界限,作出力学的理解。实验证实这个新理解方法不但可代替单剪切面的理论,同时可计算切削刃前的平均压力。更可用“有效倾角”概念利用直角切削资料来预测斜角切削的切削刃前的平均压力。斜角切削的温度分析首次在这篇论文上介绍。剪切面与前刀面的热源可分为垂直与纵向两个分热源,其温度可分别从一个移动热源温度表内找出,随后利用叠加原理,建立一斜移热源方程式来计算斜刃切削的正确温度。至于刀具耐用度方面,实验结果显示,刀具刃倾角越大,刀具耐用度越高。用粘合磨损理论论证了后刀面磨损减少的原因为刃倾角增大而导致后刀面温度下降。这个现象可用后刀面斜移热源方法加以论证。在工件方面,工件因加工而导致表面硬化,往往影响到精加工的刀具耐用度。实验证实当切削刃刃倾角加大,工件加工硬化增高。这是由于剪切区因切削刃倾斜而产生一纵向剪切力,形成附加的材料硬化。作者介绍工件在斜角加工后加工硬化的简易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测算和数据分析,对导电复合陶瓷的电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加工机理上提出了热应力剥蚀作用和电火花加工积屑瘤等新见解,对各脉冲参数(脉冲能量、脉冲宽度、脉冲间隔)、电极极性、电极材料和介质状态等对加工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植物真菌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连作栽培导致病害逐年加重,为获得能够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防菌以解决真菌病害防治难题,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及分子鉴定、抑菌活性物质分析、葡聚糖酶基因克隆及分析,获得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编号为L103。16S rDNA及看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及刚果红染色实验发现该菌具有很强的产纤维素酶(CMC酶)的能力,根据GenBank中巨大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HM130670.1)序列设计引物,将扩增得到的1482bp大小的片段克隆到载体pMD18-T上,测序并通过GenBank数据库BLAST分析显示该序列与一株Bacillus sp. HB102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序列一致性达到95%,而与Bacillus subtilis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一致性为85%,进一步分析该菌株产生的抗病活性物质并对其进行改良将为该菌在今后的真菌病害防治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模拟浙江省南部自然海区生态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培育密度、投饵量、底质对刺参幼体(6.42±0.84 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海水温度为(12.5±0.5)℃,盐度为27±0.3时,温度向上突变至30℃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50%和20%;温度向下突变至0℃时,幼参在第4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50%;盐度向下突变至15时,幼参在第4 d和第6 d的存活率分别为80%和0%,向上突变至39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4天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0%.实验周期30 d,温度10~15 ℃时,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温度组(P<0.01),温度20℃时,幼参不夏眠;幼参分别在盐度24~30,培育密度20~40 ind/m2,日投饵量为刺参体质量6%~9%时,第30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培育密度组和日投饵量组;以水泥、轮胎、轮胎+瓦片、泥为底质,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和存活率均较好.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海区环境条件下,幼参生长适宜温度为10~15℃,适宜盐度为24~30,最适培育密度为40 ind/m2,最适日投饵量为幼参体重的6%,室内水泥池养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是适宜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剪切面边界条件对正交金属切削中工件表面层加工硬化深度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剪切面法向应力分布对表面层硬化深度无显著影响,剪切面长度是影响硬化深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豆菌核病可持续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主推品种抗性差异极显著,北93-313和北92-28较抗病.在菌核病常发区,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的群体微生态不利于菌核病发生.实行豆-麦-麦的种植结构有益于控制菌核病.深翻将使菌核在耕层全层感染,92.73%的菌核分布于5~20 cm土层中.耙茬和深松@耙茬使93.85%和95.04%的菌核分布于0~10 cm土层中.菌核在3 cm土层下几乎不能萌发.近10 a试验表明,将豆-麦-麦的种植结构与耙-松@耙-翻的耕作模式有机结合,可将菌核病控制在5%左右,为菌核病的可持续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湖南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在改造金工实习教学基地场地、设备的同时,改革现有的金工实习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提高金工实习水平。  相似文献   
8.
机构知识库建设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疆高校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为例,对知识库的资源结构、建设规范、开发工具、服务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为新疆高校全面建设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A02 生产纳他霉素的高产发酵工艺,对其补料分批发酵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pH 值实时监控自动补料摇床辅助优化,筛选出利迪链霉菌A02 产纳他霉素的适宜pH 值范围,以此为控制点进行30 L自动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实验,通过分析软件发酵之星(Biostar)5.0 检测分析主要发酵参数动态趋势曲线与纳他霉素产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菌株A02 最适于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发酵过程多参数优化组合为:培养温度30℃,pH 值控制在6.25~6.29 范围内,溶氧(DO)为20%~30%,摄氧率(OUR)和CO2释放率(CER)分别为25~15 mmol/(L·h)和20~12 mmol/(L·h),氨基氮含量0.20~0.23 g/L,还原糖保持1.5%左右,至88 h 后自然下降,至112 h 为0.32%;此时纳他霉素质量浓度达最高值,发酵上清液中为2.02 g/L,发酵液中为6.98 g/L,较不控制pH 值的对照分别提高28.66%和69.83%,为较好的发酵终点。通过优化调控主要发酵参数有效提高了利迪链霉菌A02 生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A01 是一株分离自北京郊区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的放线菌,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检测红霉素启动子在利迪链霉菌A01 中的活性,为后期对菌株A01 进行遗传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生防菌A01 进行遗传标记以研究和阐明其在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学行为规律,本实验采用两亲本接合的方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片段克隆到携带红霉素启动子(ermE*)的链霉菌表达载体pIB139 中,成功构建了以egfp 和rfp 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IB139-EGFP 和pIB139-RFP,并转化利迪链霉菌A01,突变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同时PCR 鉴定结果正确。这表明重组载体pIB139-EGFP 和pIB139-RFP 成功转入菌株A01,并且ermE*启动子成功启动egfp 和rfp 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