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一个求解变参数土层中单桩水平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方法 ,即把变参数土层等效为均匀土层 ,把变参数土层中单桩水平动阻抗的计算转化为均匀土层中单桩水平动力阻抗的计算 .算例表明 ,选取合适的等效权函数 ,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变参数土层中单桩水平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王文剑
@楼梦麟 相似文献
2.
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结构动态分析的可视化思路,并在先进的图形开发环境下利用OpenGL作为三维图形的绘制引擎,实现了结构的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3.
滞后阻尼在土层时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滞后阻尼假定 ,分别应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对土层的地震反应进行计算 .在简谐波和地震波激励作用下 ,通过比较时域和频域的计算结果 ,探讨了在土层时域分析中 ,如何由滞后阻尼系数形成阻尼矩阵的问题 .利用实际地震波的分析结果 ,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一个阻尼系数转换频率取值的经验公式 ,从而为利用滞后阻尼系数在时域中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将深水调谐液体阻尼器(TLD)作为以单一振型反应为主的建筑结构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被动减震装置,通过建立并求解TLD参数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得到最优参数实用设计表达式.同时,引入了结构-TLD系统等效阻尼比概念,给出了相应于TLD最优设计参数的等效阻尼比设计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等效阻尼比表达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桩基础上结构TMD控制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完成了土-桩-结构-TMD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台模型试验,首次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TMD振动控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TMD装置的自振频率和相互作用体系频率一致时,TMD控制效率最佳,但此时其控制效率仍远不及风性基础上,TMD控制效率高,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使TMD装置的减振效率大大降低,在一些情况下TMD装置甚至对结构起到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别测出了模型土中不同部位的加速度反应和地下结构的加速度与应变反应.对模型体系的加速度反应实测值进行整理分析了模型箱效应、试验各阶段系统的自振频率及阻尼比的变化情况和地下结构的加速度和应变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有水平加速度激振,峰值约为水平加速度峰值三分之二的竖向激振的参与,可使结构的反应增加,且应变反应的增量大于加速度反应的增量,地下结构横断面的变形仍以剪切变形为主;地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应变反应的频谱分布有较大差异,应变反应中竖向振型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具有附加质量矩阵的广义特征值问题的近似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梦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32(2):231-236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遇到具有附加质量矩阵的广义特征值问题,本文介绍 一个求解这一问题的简捷计算方法。应用这一算法,可以利用原广义特征值 问题的解,通过迭代求解一个规模很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获得新特征值问题 的近似解,从而能有效地减少计算时间。这一方法对于具有附加质量矩阵形 式的大型结构的特征值问题十分有效。算例结果表明:一般只需迭代1~2次 就可以获得精度很高的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9.
土-结构-调谐液体阻尼器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时域内建立了土 -结构 -调谐液体阻尼器 (TLD)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的运动方程 ,以 12层和 2 4层两种钢结构为例 ,计算了深覆盖土层上钢结构在无控和受控条件下的地震反应 ,通过 5种土层波速和 3条不同输入地震波的多种工况的数值分析和比较 ,讨论了土 -结构相互作用对钢结构TLD减震控制效能的影响及其规律性 .计算结果表明 :一般情况下 ,土 -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要强于TLD的减震影响 ,因此 ,科学而准确地分析土 -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 ,是确定设置TLD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首要前提条件 .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主要受周围土层变形控制这一基本思想,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强制反应位移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新的抗震设计方法——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新方法将土层变形施加到计算模型的整个土层有限元上以模拟地震作用,避免了原方法所施加土层变形传递到远离模型边界位置会发生衰减的现象.结合上海市某地铁车站的计算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基本特点.同时以动力时程法为基准,分析了该方法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计算效果.研究表明,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的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法符合较好,设计理念体现了地下结构的震害机制,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