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江地区是江苏省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但沿江两岸的城镇发展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致使沿江地区的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整体竞争力提升缓慢,因此拟通过对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来提高其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借助中心性指数和重力模型的计算,结合沿江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3个跨江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定位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服务中心,锡常泰都市圈打造为江苏国际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苏通都市圈作为上海都市圈的内圈层,将实现与上海全方位的呼应与对接.从区域外部空间协调来看,应将以3个都市圈为主导的沿江城镇网络体系主动融入到以上海为中心的全球城市区域框架中,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  相似文献   
2.
构建长江开发开放的新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沿江开发的不断深化,学术界已对长江产业带的建设提出了多方位的开发建议。这些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协同组合所提出的综合性建议,无疑是指导长江开发开放的重要决策依据。但我们不能不指出,现有决策建议的理论依据尚显薄弱。概括说来,现有关于长江开发开放的决策建议可归结为:(1)参照国际经验,围绕长江水运优势对临江产业进行合理布局;(2)以现有的城市一区域关系理论为依据,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大中心城市为核心,组建合理的城市网络体系。不难看出,以现有区域开发理论为指导,并结合长江区情而提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界线形成的地理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对中国省界线形成的地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得出分界线的形成是自然,政治,历史,民族,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分析在某些因素影响下省界线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概念规划的比较,给出了小城镇概念规划的内涵,即小城镇概念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小城镇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所作出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反映了小城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概念规划的内容和框架并分析了小城镇概念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最后,以江苏省奔牛镇为例,作了小城镇概念规划的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该镇的现状概况及发展条件,然后,按照小城镇概念规划编制的框架,进行了功能定位、产业选择、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说明小城镇概念规划在具体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求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历史为主线,从城镇密度、中心城市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变化入手,探讨江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历史演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三大区域在城镇密度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上呈现较大的差异;(2)苏北地区由四边形网格状结构转变为沿河道T形结构,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分别由线状结构演变为四边形网格状结构和六边形中心地结构;(3)中心城市在历史时期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同时也指出导致该地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条件、水文条件和交通条件等.  相似文献   
6.
中美经济地理横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构建长江开发开放的新思路》(科技导报,1998年12期)一文中,我们以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分析和构建了长江开发开放的新思路,其中指出由武汉和上海构成的中国最大的双核型空间结构,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的驱动轴,应当予以重点建设。本文借鉴国际经验,从中美比较的角度,对此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一、美国最大的双核型空间结构当将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应用于美国的区域空间结构分析时,我们找到了极大地影响着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双核型空间结构,即由纽约与芝加哥组成的美国的经济地理横轴。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基础建设、服务智慧化、营销智慧化、管理智慧化4个维度构建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同时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江苏省4A级及以上景区为例,综合测度江苏省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4A级及以上景区智慧化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尚处于起步阶段.景区的智慧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且智慧化发展水平与景区等级、景区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景区类型、旅游收入等因素相关;②江苏省景区整体在单项硬件设施建设上相对较完善,而系统化、综合管控上相对缺乏,景区与社交平台对接较差,对游客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关注较少;各景区之间联动发展较欠缺;③景区的智慧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显著,市域尺度分布差异的原因在于地方景区知名度、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数、景区类型与开发建设时间的不同;④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呈由南到北阶梯状递减的格局,这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景区交通区位条件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景点间竞争的日益激烈,采用Lotka-Volterra系统对市场竞争状态下的景点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景点在资源约束下必然会采取市场扩张,从而讨论两个景点在环境约束下的市场竞争情况,利用竞争景点间的各种相关关系联系,建立竞争系统动力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在非均衡市场下景点竞争的各种结果及其形成的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景点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关键在于其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Theil系数的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各市间入境旅游差异逐渐缩小,变化速度经历了由快变缓再变快的过程,主要是由于浙江省旅游业全方位开放局面的形成和旅游产品的逐步增多,再加上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全省各市都普遍重视人境旅游的发展,入境旅游在全省各市得到相对均衡的发展.从计算结果来看,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内差异主要由北部地区内差异构成.这与杭州为首的北部城市发展较早、持续较长密切相关,从而奠定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从演变阶段来看,1991年-1995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差异比较高,但差异呈现由高到低的迅速下降,内部差异下降速度快于区间差异;1996年-1999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差异平稳缩小,区域内部差异基本不变,下降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区间差异的缩小;2000年-2006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下降速度有所加快,主要得力于区内差异的快速下降.入境旅游差异逐渐缩小,表明浙江省入境旅游业确实起到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锡尔熵指数(Theil)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发展差异,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①山东入境旅游总体差异主要是由沿海和内陆两大地带的地带内差异引起的,地带内差异高于地带间差异,但是沿海和内陆两大地带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相互分离的态势;②对于山东省来说,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入境旅游和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并没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基础欠发达的内陆地带的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效应;在任何区域,第三产业增长是入境旅游经济增长的显著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入境旅游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区位条件的改善等所引发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