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中国大陆地区的289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集各城市百度指数数据,运用图表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判别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得到全国性中心城市3个、区域性中心城市13个、省域性中心城市22个和地方性中心城市251个.结果表明:信息网络下中国城市的等级体系金字塔结构明显;城市等级受社会经济、旅游文化和热点事件影响显著;高等级城市的数量分布呈"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分布状态,并与城市群等级分布格局吻合.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均衡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ArcGIS为平台,在南昌市基础地理数据和中小学校分布数据的支持下,利用空间分析技术,以可达性为视角,从不同区域和不同出行方式等方面对南昌市基础教育资源可达性格局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城区中小学校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整个南昌市城区学校的可达性较好,平均时间成本7 min 48 s;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江西省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采用可达性分析方法和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江西省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区域效应,从格局调整、景区优化、路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对策,从研究方法层面为红色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法与统计法,以鄱阳湖中文与外文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文献数量、研究机构、关键文献、研究主题及演进的梳理,总结中文、外文文献对鄱阳湖研究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1)中文文献数量明显高于外文文献,但差距在逐渐减小;2)在中文文献中鄱阳湖研究团队主要聚集在江西省,国外对于鄱阳湖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美国、澳大利亚等高校与研究所,且较多与国内高校有合作关系;3)中文、外文关键文献的研究主题均呈现多样化;相对于外文文献,中文研究热点多且分散,研究持续时间较短,但外文文献更注重于研究方法和模型的探索与提出;4)2008—2013年为中文文献对鄱阳湖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主题演进趋势为宏观到微观;外文文献主题演进趋势为微观到宏观;但不管是中文文献还是外文文献,鄱阳湖与"长江"的关系都一直是众多学者比较关注的热点;5)近5年来,以江西师范大学为核心的鄱阳湖合作研究网络成果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5年、2010年、2013年3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特征,修订了谢高地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得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再利用R.Costanza等提出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公式,估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2005—2013年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面积减少的有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而面积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和水域;2005—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增加再减少,其中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4者的总价值超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55%;各地区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差异,2005—2013年,除了余干县、永修县、都昌县、鄱阳县、进贤县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外,其余县市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减少,其中星子县和九江市区为最高损失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网络视角,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联系由孤立状态逐渐趋向于网络化,但整体网络仍较为松散; 仅以南昌为中心的核心区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城市群由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向强集聚阶段转变; 2)经济网络的凝聚子群由“3片区,5子群”向“4片区,8子群”组团现象转变,并由空间紊乱逐步趋向于空间集聚,边缘区域的“低谷效应”明显改善,但外围联系仍然较弱; 3)城市群经济发展出现“马太效应”,地级市在经济网络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南昌市—上饶市形成了区域双核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极化作用.结合结论和发现的问题提出继续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和推进城市群组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鄱阳湖流域2005年、2010年、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技术、修正Costanza方法定量计算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统地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05年、2010年、2013年全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3 935.94亿元、5 855.94亿元、7 215.37亿元,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而水域面积的变化是影响生态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2)各子流域中赣江流域的生态价值最高,其次是鄱阳湖区,而饶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各流域内上中下游的生态价值分布特征也各有不同; 3)鄱阳湖流域生态价值空间分布出现明显的不均衡性,鄱阳湖及附近区域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而各流域之间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则是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显著改变区域可达性的交通设施,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改变产生着关键影响.以ArcGIS为平台,在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的支持下,以2020年为时间断面,基于交通网络视角从各城市平均可达性格局、中心城市及其腹地划分,以及空间经济联系网络3个角度对高铁时代赣南原中央苏区区域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时代苏区内部可达性状况显著改善,出现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可达性最优城市群体在空间上集聚于昌吉赣深高铁沿线;基于小时圈影响范围的中心城市腹地划分结果显示,赣州的腹地范围最大,井冈山的腹地面积最小,吉安、瑞金、南城三者的腹地范围相差不大;苏区经济联系网络呈多中心放射状格局,苏区的对外经济联系网络内部空间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从构筑以未来广域地域系统为前提的长江江西段国土经济空间为目标,分析了未来中国国土开发的空间走向,指出:九江城市性质定位在联接京-港、沪-汉“大十字轴心”位置上的物资交流中围城市是正确的。在区域发展上,本段要加强与武汉的联系;强化南昌-九江双核型空间结构;建立以物流中心和腹地圈扩大基础上的产业发展;选择以九江市为核心的点轴开发模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同时提出,要处理好近期发展与远期目标的关系,加快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刻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运用分形方法,从城镇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城市要素的相关性3个方面,测算了描述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根据3个维数的地理意义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并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