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更换连梁,在连梁中部设置O型钢板-黏弹性组合型阻尼器.进行了黏弹性阻尼器、O型钢板阻尼器以及组合型阻尼器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型阻尼器具有很强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提出了带组合型阻尼器的可更换连梁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对带该可更换连梁与带传统钢筋混凝土连梁的一个超高层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风荷载和小震作用下,黏弹性阻尼器开始耗能,O型钢板阻尼器处于弹性状态;在大震作用下,O型钢板阻尼器屈服,与黏弹性阻尼器共同耗能.组合型阻尼器在风振和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均能发挥消能减震作用.带新型可更换连梁的结构具有比传统结构更好的抗风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第2届光华国际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工程的性能化设计与技术标准于2009年10月16~1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办,论坛得到了光华教育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 10年来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的建筑结构抗震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控制研究与应用、基础隔震研究、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的研究、结构 -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等 .这些研究工作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大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
巨尾桉枝叶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巨尾桉(Eucalyptusgrandis*E.urophylla)内含物对其他植物的他感作用,分别用巨尾桉的新鲜枝叶和枯花叶的水浸认进行水稻、蕹菜(Ipomoeaaquatica)和菜苔(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花种子发芽试验,经鲜液供水的水稻种子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95%、60%略低于对照的97%和62%;蕹菜种子平均发芽率、发芽势为93%、62%,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规范《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规定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承担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不宜小于基底总剪力的10%,而实际工程受建筑布置等因素的限制有时难以满足,工程界对此颇有争议。为探讨其合理性,设计了五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主要的变化参数为框架刚度、框架强度、连梁的形式。利用PERFORM-3D软件进行了弹性反应谱分析和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考察了各个结构的响应规律。分析表明:当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承担的剪力最大值小于基底总剪力的10%时,增大框架刚度的做法不经济,结构的抗震性能反而更差;增大框架强度的做法减小了框架梁的损伤,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强柱弱梁”机制;采用宽连梁和可更换连梁都可以使核心筒自身具有双重抗震体系特征,连梁耗能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保护了墙肢和外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新型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设计方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更换墙脚部件的剪力墙.介绍了该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并对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不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能够将破坏集中在可更换部件.  相似文献   
7.
电缆桥架是高层建筑中的一类典型的非结构构件。为研究其抗震性能,采用足尺模型进行了2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第1组试验针对配置了3种不同类型抗震支架的电缆桥架;第2组试验针对一个带有水平弯通与竖向弯通的L形立体电缆桥架。输入了多组地震动,对悬挂在钢结构平台上的电缆桥架进行了试验,分析了电缆桥架的损伤与破坏情况、动力特性、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悬挂式电缆桥架的地震损伤主要集中在电缆托盘主次梁连接节点上,该节点失效导致次梁掉落。安装不同类型抗震支架的电缆桥架位移响应和损伤情况差异较为明显,而加速度响应差异较小。拉杆式抗震支架的抗震性能优于型钢式抗震支架,抗震强化式支架的抗震性能最强。相比于直线段桥架,弯通段桥架的地震损伤较小。增加抗震支架横向刚度和提高抗震支架附近桥架主次梁节点的强度有助于改善桥架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量化单体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组装的通用型功能损失量化方法和对应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为建筑构件定义一种基于概率的功能损失,以考虑构件功能损失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确定性。使用树状层级结构组装构件的功能以获取建筑的功能损失。使用基于修复方案的建筑震后功能恢复模型获取建筑功能时变函数曲线。基于蒙特卡洛法给出单体建筑抗震韧性量化的计算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一幢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建筑的抗震韧性进行了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韧性提升方法对该建筑抗震韧性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合理地评价建筑的抗震韧性,案例建筑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韧性较好,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建筑抗震韧性有较大影响;不同韧性提升方案中,提高建筑构件抗震性能和优化建筑震后修复策略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不同破坏阶段最大地震位移形状曲线的计算方法,用于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通过对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框架在16条地震波输入下的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在三个不同破坏状态下的最大楼层位移反应与最大层间位移角、弹性第一自振周期、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关系,并利用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结构在不同破坏阶段的最大地震位移形状是有明显区别的.最后,对一座已完成振动台试验的12层框架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带可更换连梁的新型联肢剪力墙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更换连梁,在连梁中部设置耗能部件,地震时塑形变形集中在耗能部件(可更换段),震后方便更换,非更换段在地震作用下不屈服.介绍了可更换连梁的设计方法,并对带有可更换连梁的新型联肢剪力墙和传统联肢剪力墙进行了时程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震作用下,可更换连梁没有屈服,对墙肢提供约束,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可更换连梁屈服,其塑形变形集中在可更换段,非更换段保持弹性;与传统联肢剪力墙相比,新型联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显著改善.最后,提出了新型连梁变形与层间位移角的关系,为可更换段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