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多数苏联学者把地植物学理解为关于植被的科学。这门科学的内容包括对植物群落,它的构造、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在俄国,地植物学从19世纪60年代起就已开始形成。在地植物学发展中起有特殊作用的是80——90年代在В·В·道库恰耶夫领导下进行的草原综合调查。在许多俄罗斯地植物学家(如С·И·科尔任斯基,Г·И·坦菲里耶夫,А·Н·克拉斯诺夫,И·К·帕却斯基,Г·Н·维索茨基及其他等人)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2.
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极广。佛教初传时,由于佛典多是用古梵文书写,要使它流通中原大地,势必要译成汉语。因此,译经便成为佛教徒的一项严肃而重大的工作。从东汉到唐中叶大约八百年间,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译经家。其中影响最大、译著最多的是姚秦时期的鸠摩罗什,南北朝时期的真谛,以及唐代的玄奘和不空,后人称他们为“四大译经家”。从翻译的数量和质量来看,玄奘居四人之首,但就译经的范围而言,则以鸠摩罗什所译为最广。鸠摩罗什,一名鸠摩罗耆婆,意译童寿,本天竺人(今印度),生于龟兹(今新疆库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与译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的译场指的是中国古时佛教翻译经籍的组织。佛典翻译工作大约从东汉明帝刘庄时开始,到北宋仁宗赵祯时停止,即从公元58年至公元1063年,共计一千零五年,是中国翻译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从事佛典翻译工作的人很多,译出的佛典非常浩繁。译人们在长期译经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翻译质量逐步提高,翻译体制渐渐完善,而古代译场的出现,正是翻译制度高度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五年是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特撰写此文以示纪念。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卓越思想家和伟大爱国者,也是开始放眼世界,力求了解西方,探求新知的先驱,他在鸦片战争期间倡导组建翻译班子,从事外文报纸和书刊的迻译工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林则徐对西方知识的探求是同其领导的禁烟抗英斗争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的,他组织译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