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辛 《科技信息》2007,(24):465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英语底子较为薄弱且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能力差;又加上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教材难度相对较大,使得师生之间难以互动。因此,应加速英语专业的教材建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2.
全国第二次催化工作报告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辛 《科学通报》1964,9(1):86-86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数理化学部于1963年10月22日—29日在兰川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催化工作报告会。这是我国催化科学工作者继1959年全国第一次催化工作报告会之后又一次較大規模  相似文献   
3.
(1)如何理解按劳分配的“劳”?有人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个“劳”应该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时间”。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说过,劳动证书是“证明”“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似是实非的。只要我们把马克思这两句话的前后的话连起来读,就会看出,他在这两处提到的“劳动时间”,都是物化为“联合体的总产品”、“社会产品”的“劳动时间”,或“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说的按照各个生产者提供的劳动时间进行分配,实质上就是按照各个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即按照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