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了调查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多样性,作者通过样地调查法对大巴山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流域、6个垂直带、9个水平带、33块样地蚂蚁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样地间蚂蚁群落物种组成、个体数目、群落多样性、优势度与群落相似性等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发现蚁科昆虫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地蚂蚁群落个体丰富度为38~6 815头;物种丰富度为3~19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184 1~2.127 5,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144 0~0.928 0,Pielou均匀度指数0.167 6~0.850 3.前河下段海拔1 000 m低山偏暖性山地阔叶林物种最丰富(19种),前河中段海拔1 000 m低山偏暖性山地阔叶林多样性指数最高(2.127 5),优势度指数最低(0.144 0),前河上段海拔2 000 m亚高山偏寒性针叶林均匀度最高(0.850 3).物种丰富度以前河较高,任河较低.群落相似性系数显示不同海拔与植被的蚂蚁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整体看来,大巴山蚂蚁群落的个体数目呈现随海拔上升而递减的规律,物种数目、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群落相似性随海拔上升普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模式,与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导致的植被次生化和碎片化有关.海拔、植被和人为干扰均对蚂蚁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麻疯树开花数量大小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取样和跟踪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立地环境下,半野生麻疯树前两次开花时开花数量大小及其座果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雄性花序和两性花序分别 着生于多年生老枝和1年生小枝上,两性花序的产生量占有绝对优势,常为雄性花序的1.8~17倍;两性花序中,雌花朵数量相对较少,且变化较大,单个两性花序中常有1~25朵雌花 ,而雄花朵大量产生,常为雌花数量的10~20倍;同时,麻疯树座果率较高,且相对稳定,平均可达90 %以上,而单个果实平均可产2.6~2.9粒种子。立地环境和开花时间对麻疯树 雄性花序、两性花序以及两性花序中雄花朵和雌花朵的产生数量均存在着显著影响。两性花序大量发生保证了在可利用资源有限时雌性功能的加强,是非常有利的生殖策略;而雄 性花序以及两性花序中雄花的适应意义可能大于其功能作用,大量雄花的产生对其吸引昆虫传粉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麻疯树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生物柴油树种,了解其花部特征对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与访花频率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助于麻疯树的进一步繁殖成功。【方法】对麻疯树雌、雄花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对花粉与柱头的微观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其花部构成、花冠尺寸及花部颜色对蝇类与蜜蜂类访花频率的影响进行观测。【结果】麻疯树雄花的花冠直径显著小于雌花,雄蕊的直径显著大于雌蕊,可能会影响传粉者对雌、雄花的偏好。雄、雌花的花蕊和花冠的相近,利于花粉的携带、转移与落置。麻疯树花粉粒表面具有瘤状突起,含水丰富,直径大; 雌花柱头有孔状凹陷,能分泌少量黏液,利于花粉在柱头上的粘附与萌发。去除花蕊与花瓣均会显著降低蝇类与蜜蜂对麻疯树花的访问频率,去除花萼对传粉者访问频率无影响。随着花冠尺寸变小,蝇类与蜜蜂对麻疯树花的访问频率均显著降低。花部颜色的改变显著降低蜜蜂类的访花频率,但对蝇类的访花频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麻疯树雌、雄花的花部形态特征有显著差别。蜜蜂类与蝇类传粉者对麻疯树的花部组成、花冠大小与花部颜色的视觉识别方式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引种于干热河谷典型地区元谋的沙漠葳(Chilopsis linearis)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旱季水势、叶片保水能力、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等生理指标的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沙漠葳植株通过降低水势以有效地从土壤中吸取水分;沙漠葳叶片失水曲线总体平缓,水分保持能力强;其光合日进程曲线为双峰曲线,在一天中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恶劣的14:00左右仍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耐旱生理研究与田间生长观察表明,沙漠葳可适应干热河谷的恶劣气候并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凤丹(Paeonia ostii)为我国新型食用油原料树种,了解其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有助于成功繁殖凤丹。【方法】分别采用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凤丹的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进行检测,利用杂交指数估算、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控制授粉等检测繁育系统,同时野外观测昆虫访花习性。【结果】凤丹单花期4 d,群体花期17~19 d,呈现集中开花模式。花粉不具黏附性,柱头为湿型,雄蕊与柱头存在一定的空间分离。花粉寿命4 d,花粉活力第1天最高(65.21%),第2天略微下降,第3~4天急剧下降;柱头可授性在第1天较强,第2~3天最强,第4~5天开始减弱,随后逐渐失去可授性,至第8天完全失去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期重叠。单花具雄蕊(211±10)枚,总花粉量为159.7×10~4~576.3×10~4粒,单花胚珠数(67±3)枚,花粉胚珠比为58 940,杂交指数为4。人工控制授粉试验表明异交结果率与单果种子数量显著高于自交,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花自动授粉和风媒传粉。传粉昆虫有蜂类、蚁类、甲虫与蝇类,其中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与黄熊蜂为主要传粉昆虫。【结论】凤丹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自交部分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6.
罗长维 《科技信息》2013,(22):103-103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由于初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后期施工原因,在结构物内部会形成一些"先天"裂缝,这些裂缝在不利环境的使用下会慢慢扩展,最终导致结构物出现断裂破坏。通过超声波探伤技术并利用断裂力学原理可以对含有裂缝的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承载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7.
根据预制装配施工空心板桥的结构受力特点,发现其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对桥梁的设计、施工及管养都有重要作用。通过ANSYS软件对空心板横向受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采用弯矩比、挠度比对其横向分布系数进行计算,并与理论计算、实桥试验进行了精度对比研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以空间受力计算理论为基础,以实际桥梁为验证的切合实际的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对工程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显花植物大多具有多种传粉者,判断最有效传粉者的直接证据是对主要传粉者的传粉效率进行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为一种新型木本食用油料植物,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笔者对‘凤丹’居群的访花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查清‘凤丹’主要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效率,为提高‘凤丹’结籽率、改善种子质量、加大栽培规模提供传粉生物学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对‘凤丹’主要传粉昆虫及其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访花时柱头接触率进行观测,采用跟踪调查法对主要传粉昆虫连续两次访花的飞行距离、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进行观测,通过田间采集与室内镜检对主要传粉昆虫体表携粉量与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进行统计。【结果】‘凤丹’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蚁类、甲虫类及蝇类共4个类群,主要传粉昆虫为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 cerana)与黄熊蜂(Bombus flavescens)。意大利蜜蜂与中华蜜蜂的访花行为相似。黄熊蜂的访花频率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花停留时间极显著低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 黄熊蜂的柱头接触率与意大利蜜蜂及中华蜜蜂的差异不显著。黄熊蜂的访花飞行距离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更能促进植株的异交授粉。黄熊蜂的体表携粉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花粉转移能力更高。【结论】黄熊蜂、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均为‘凤丹’有效传粉昆虫,以黄熊蜂传粉效率最高,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其次,二者具有相近传粉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