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水热合成了一例新型的混金属的钼亚硒酸盐[Zn2(MoO4)(SeO3)(1)],采用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分析、热重性质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中的{Zn(1)O4}四面体和{Zn(2)O6}八面体通过共用顶角相连,形成了平行(001)晶面的二维的Zn-O层,{M004}四面体连接Zn—O层形成了复杂的三维框架结构。TG—DSC曲线表明:Zn2(MoO4)(Se03)在温度4850C时开始分解,对应着在485—655℃范围释放SeO,。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研究陕北低渗透油田—安塞油田长10油藏渗流机理,解决开发过程中渗流阻力大、注水效果差等问题,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室内高精度微量泵和高精度压差传感器对长10储层岩心开展了油水渗流特征、水驱油效率、启动压力梯度等多项实验研究,并推导了低渗透油田IPR新方程,结果表明该储层原油的物性非均质性较强,流体渗流不遵循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启动压力梯度与储层的渗透率成反比;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反映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油水两相流动范围窄,具有典型的低渗亲水油藏特征,因此可通过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增大生产压差来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技术获得了Cu Mo O4纳米线,通过光还原技术成功将Ag负载到Cu Mo O4纳米线材料上。利用罗丹明B模拟水中污染物,考察了Cu Mo O4和Ag/Cu Mo O4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Ag均匀沉积在Cu Mo O4表面,提高了Cu Mo O4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95%。  相似文献   
4.
早期注水对压裂改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油田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实施压裂改造可以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通过对姚店油田长6油层进行注水压裂改造,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提高了234%,稳产时间达3个月以上。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层在注水受效后油层压力开始恢复时,对油层实施压裂,可以提高采收率,获得最好的增产、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聚乙烯蜡难乳化,过程复杂,所得微乳液蜡含量低的问题,选用Span80和OP-6复配作为乳化剂,系统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乳含量、乳化时间、固含量、剪切速率等对聚乙烯蜡微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粒径分布、离心法和静置法等研究了所得微乳液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温度为130℃,乳化剂HLB值为10.5,乳化剂含量为9.6%,乳化时间为30 min,蜡含量30%,剪切速率为1000 r/min时,所得聚乙烯蜡微乳液的粒径最小(1.2μm)、稳定性最好,在3000 r/min时离心10 min或在室温下静置90 d,所得样品不分层且无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6.
选用浓度为20%的H2O2为自生热体系,将其引入了常规压裂液中,压裂液的携砂性能和流变性能均能满足压裂施工的要求,同时提高了压裂液的破胶性能。压裂液破胶后,破胶液外观清澈透明、粘度较低为2.5mPa·s。  相似文献   
7.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Co2+、Fe3+、K3Fe(CN)6共存的溶液将CoHCF/PB复合膜修饰于过氧化聚吡咯修饰的复合陶瓷碳电极表面(PPyox-CoHCF/PB/CCE)。采用扫描电镜(SEM)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修饰电极对H2O2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Pyox膜的存在更易于Co-HCF/PB在其上的固载、改善了电极表面金属铁氰化物的分散性与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安培法检测H2O2的线性范围为6.0×10-6~4.0×10-3mol.L-1,检出限为3.0×10-6mol.L-1(3 Sb,n=10)。  相似文献   
8.
为回收草甘膦母液中的亚磷酸,以禾草沟煤为原料,通过KOH活化、热解和金属镁掺杂相结合的方法,制得了镁掺杂的煤基活性炭(Mg-AC)。采用SEM、XRD、TEM、BET、FT-IR以及XPS等对样品的表观形貌、晶体结构、表面官能团和孔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考察Mg-AC对亚磷酸的吸附性能,并结合常见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Mg-AC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896.4 m2/g和0.505 cm3/g,具备良好的孔隙结构。Mg-AC对亚磷酸的吸附能力较AC明显提升,吸附平衡时饱和吸附容量为15.3 mg/g,且具有较宽的pH应用范围(pH为3~10)。Mg-AC对亚磷酸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1)和Langmuir吸附模型(R2=0.970),表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和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