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02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定义了双半环的分配格和带双半环。利用这两个定义以及左Clifford半群的性质,给出了左双环和左Clifford双半环的定义,并得到了双半环是左双环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双半环是左Clifford双半环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变分方法和临界点理论,研究了一类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其中泊松项为更一般的形式,通过给非线性项加拟临界增长和AR条件,得到了该系统非平凡解的存在性。补充和推广了以往研究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本生灯-纹影系统实验研究含有CO2,N2的掺氢天然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并应用GRI-3.0机理模拟计算不同组分预混燃气绝热火焰温度、敏感性系数及重要自由基浓度等,详细讨论CO2,N2的稀释效应.研究表明,GRI-3.0机理能较好地预测掺氢天然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CO2,N2稀释组分会显著抑制掺氢天然气层流预混火焰速度及其绝热火焰温度;与N2相比,CO2不仅具有较强的热力学效应,且随着CO2稀释比的增加,火焰中重要自由基H浓度显著减少,抑制氧化反应H+O2O+OH对燃烧的主导促进效应,使预混燃料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能量消耗、减轻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同时对怠速及制动消耗能量再回收利用,对汽车智能启停技术及制动能量回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汽车启停系统研究背景、工作原理,及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其次运用advisor软件对汽车进行建模,并结合城市道路工况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搭建试验台架,实验分析启停系统的燃油经济性及制动能量回收性能。结果表明:该启停系统百公里油耗降低,燃油经济性更好;能量回收策略通过回收制动能量更有效快速重启发动机,提高整车性能。  相似文献   
5.
李刚  杨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4):1663-1668
伴随汽车的电子化与智能化发展,针对四轮独驱电动汽车驱/制动力独立可控的优势,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制动特性的四轮独驱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控制策略。通过应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车体模型、电机模型、电池模型和能量回收控制模型,并合理分配前后轴制动力矩和液压制动与电机制动的比例,通过两种不同循环实验工况对能量回收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分配汽车前后轴制动力矩,保证汽车制动稳定性,并获得较高的能量回收率,提高汽车行驶里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C-■-富足半群的刻画,给出了PI-强■富足半群的结构定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图像显著性检测中传统方法特征学习不全面、复杂场景下显著区域凸出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深度特征和随机游走的显著性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全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深层和浅层卷积特征信息对图像进行多级卷积深度特征提取;然后,对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将提取的深度卷积特征分配给相应的超像素,构建特征矩阵;最后,通过正则化随机游走排序模型生成最终的显著图。在ECSSD和DUT-OMRON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6种具有代表性的显著性检测算法相比,文中算法的准确性和F值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9.
采用STIRPAT模型全面地对影响中国2000—2011年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了中国2012—2020年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人口、能源结构和外贸强度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中国碳排放量增加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人口和产业结构;根据GM(1,1)预测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未来的减排压力还很大.因此,治理碳排放的政策应该综合考虑人口、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春季沙尘(暴)期间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2012年5月17—26日于SACOL站采用石英膜收集PM10样品,利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量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沙尘(暴)是导致OC、EC质量浓度增大的主要因素。采样期间EC、OC和总碳(T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71、11.26和13.97μg/m3。进一步分析显示,沙尘(暴)期间兰州城区碳气溶胶污染逐渐加重主要受本地源的影响。PM10中OC和EC的相关系数达到0.94,揭示SACOL站OC、EC的来源相对一致。OC/EC的均值为5.05,表明春季SACOL站PM10中碳气溶胶存在二次污染。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为3.37μg/m3,为OC的29.9%。结合考察周边环境,分析表明SACOL站春季碳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是直接污染源,来自周边环境中的燃煤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碳气溶胶8种组分的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周边环境的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春季SACOL站碳气溶胶的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