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来发  朱正堂 《甘肃科技》2004,20(4):100-101
简要介绍了信息产业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集成电路的高速微级芯片的设计、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 ,描述了我国集成电路 (IC)技术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大的微型机芯片制造厂家美国英特尔公司,是全球(包括中国)90%芯片的供应商,它影响整个计算机业界,是一家颇有影响的公司.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大的微型机芯片制造厂家美国英特尔公司,是全球(包括中国)90%芯片的供应商,它影响整个计算机业界,是一家颇有影响的公司.……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瑟DNA遗传基因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掌握核心信息技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是带动工业化的制造业,尽快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美国英特尔公司奠基人之一戈登·摩尔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微型机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就要翻番。随着芯片的不断微型化,芯片内传输电信号的线路造得越来越小。典型线宽小到一定程度后,线路与线路之间就会因靠得太近而容易互相干扰。在如此的超近距离内,电子将产生量子效应,引发高温而短路,成为制约芯片发展的一大障碍。 例如:1971年英特尔第一个芯片只含2300个晶体管,2000年11月奔腾千芯片则集成了4200万个晶休管;按摩尔理论到2005年芯片上集成了2亿个晶体管时,就会热得像“核反应堆”;到2010年就会达到火箭发射时高温气体喷嘴的程…  相似文献   
7.
曹来发  朱正堂 《甘肃科技》2002,18(1):105-105
对于体内最重要的两类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核酸有遗传信息而无催化作用;而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反而没有遗传信息.核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在不同状态下,可产生有信息和无信息的变化,这就激起了科学家们研制生物电子元件的灵感--生物计算机.  相似文献   
8.
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微处理器经历了由8位上升到16位直到64位的漫长过程。目前主流的微处理器均属于32位元,从1985年英特尔推出第一款32位微处理器386至今,微处理器已经在32位时代停留了近18年。随着8位微处理器上升到64位微处理器,时钟速度也提高到若干个千兆赫,因此微处理器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越来越大。从理  相似文献   
9.
10.
在40年代中期,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由笨重的电子管组成,计算机也是如此。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167平方米,使用了近两万个电子管,功率为150千瓦,每秒仅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是组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且用快速磁芯存储器,每秒完成15万次加法运算或5万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60年代以来,各自独立的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被组合起来,封装在一个元件里,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以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其可靠性更高、功耗更少、体积也微小、造价大幅下降、性能更强,每秒能运算200万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到70年代初,众多的部件可集成在一块很小的硅晶片上,构成所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向“两极”分化;一极是微型机向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发展;另一极则是巨型机向更巨型化方向发展,巨型机每秒能运算一亿次以上。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在这同时,就有人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