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隔震结构层间地震剪力的分布朱伯龙,邸元基础隔震时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和层间地震剪力分布与基础固定时的分布不同,结构最大剪力有上移的现象,文中提出用水平地震作用分布系数z来描述这种情况,并作为一种对隔震结构层间地震剪力分布的简化计算方法.文中还...  相似文献   
2.
按В.Э.弗拉索夫理论用“建筑力学”方法计算圆柱形长薄壳的内力,对于边梁和薄壳弧形版连接部分的弯矩并没有作为未知函数来加以考虑。这样,对于薄壳跨度和波长比(L/B)比较小,边梁刚度比较大以及荷重分布特殊的情况下,边梁和薄壳弧形版连接部分的弯矩有必要加以考虑,以求得更精确的解。本文考虑了这个弯矩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薄壳内力变化的若干因素。此外,本文利用边缘线荷重来计算具有各种纵边边界条件的圆柱形长薄壳,当壳体有不对称的纵边边界条件时,可以使联立方程式的数量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从单根构件推广到框架结构中,研究框架受力和变形的全过程,并着重分析了多种单跨两层框架。对单跨单层框架的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相当接近.框架柱的实际变形曲线随加载过程不断变化,框架最后失去承载能力与塑性铰的个数有关,而轴力引起的二次矩影响在框架中不如在单根悬臂柱中那么突出。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的计算中,有两个关于混凝土的基本假定: (1)混凝土开裂截面再加载时,像未开裂过的截面一样工作。(2)对混凝土受压区采用轴向重复加载的应力-应变关系而不是反复加载的。根据上述假定,在大开裂变形下,计算的弯矩-曲率曲线要出现一个拐点,而它在试验曲线中是没有的。我们发现在再加载时如果考虑了开裂面的局部接触效应,则上述拐点就不再存在。为此,本文提出一个考虑裂面效应的等效应力-应变关系,以代替过去国内外通用的重复加载应力-应变关系,从而使理论与试验结果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5.
上海五层砌块试验楼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上海砌块工房足尺试验的主要试验结果,并根据层间剪力——位移曲线确定恢复力模型参数。由于存在着怎样评定砌块房屋抗震能力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看法,并根据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上海砌块试验房屋的抗震能力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能够形成塑性铰;有粘结框架的耗能量大于无粘结框架,但无粘结框架的残余变形比有粘结框架小:试验后无粘结框架的预应力损失可略去不计,而有粘结框架在塑性铰处的预应力损失则达70%。本文提出的算法实现了预应力框架包括下降段在内的有限元全过程滞回分析,同时也可适用于非预应力框架。  相似文献   
7.
8.
“混用体系”中型砌块墙片有限元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伪静力试验所做的中型砌块墙片进行弹塑性分析计算,砌体中的灰缝单元采用了接触面单元。对“混用体系”中型砌块墙片中芯柱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中硫磺胶泥桩接头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土共同工作体系的动力计算模型,计算了在地震动作用下桩接头处的内力;按照标准图集中的尺寸设计了硫磺胶泥桩接头并进行了四个接头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和静力试验,得到了接头开裂时的弯矩和剪力。通过对比动力计算时的内力与试验时接头的抗力,评价了7度区硫磺胶泥接头的抗震能力。结合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在高层建筑中使用这种接头时在抗震设计和施工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