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开展钝缀锦蛤早期群体选育,通过生长性状研究群体选育的潜力,以经1代群体选育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为亲本,通过阶段性移养的方式建立7个半同胞家系和混养F_2闭锁群体,分析12月龄和18月龄F_2群体的生长性状相关性,基于约束极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REML)估算12月龄钝缀锦蛤生长性状遗传力。结果显示钝缀锦蛤生长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2月龄F_2群体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体质量直接作用为0.377,0.370,0.276;18月龄F_2群体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体质量直接作用为0.389,0.361,0.351。2个阶段壳体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相近,且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壳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相比12月龄,8月龄F2群体壳宽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提高。12月龄和18月龄F2群体壳长(x_1)、壳高(x_2)、壳宽(x_3)对体质量(y)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48.724+0.513x_1+0.754x_2+0.882x_3(R~2=0.848)和y=-94.689+0.772x_1+1.141x_2+1.608x_3(R~2=0.864)。估算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半同胞个体遗传力分别为0.14±0.16、0.10±0.08、0.49±0.28、0.29±0.14,壳宽的遗传力最高,表明壳宽是钝缀锦蛤选育的首选性状。本研究结果为钝缀锦蛤群体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观察研究室内育苗、池塘中间培育和海区养殖过程中的方格星虫的消化道发育和摄食特点。结果表明,方格星虫消化道结构由"C"环结构发育成双肠环结构,变态7~10d后,发育完善;消化道随体长和生长日龄增加而增大,成体方格星虫消化道约为其体长的4倍;摄食饵料由单胞藻转变为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幼体摄食最大沙粒径小于翻吻触手基径;方格...  相似文献   
3.
以方格星虫研究热点领域如免疫活性成分、遗传多样性、繁殖生物学及繁育增养殖现状等为重点内容,概述方格星虫种质资源及人工增养殖主要研究成果,探讨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其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彭慧婧  蒋艳  杨家林  邹杰  童万平 《广西科学》2008,15(4):449-451,460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竹林盐场海水增养殖试验基地进行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育苗中后期(Z3~M)添加投喂螺旋藻和用鱼油强化过的丰年虫两种饵料补充营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螺旋藻可以降低青蟹育苗中期状幼体Z3~Z5的死亡率和缩短育苗周期;用鱼油强化丰年虫后再投喂蟹苗,可以降低Z5~M的死亡率;两种补充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青蟹育苗后期死亡率,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5.
方格星虫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艳  蔡德建  邹杰  彭慧婧 《广西科学》2010,17(2):175-177
2008年8月19日至2008年10月22日在广西海洋研究所进行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Linnaeus)中间培育阶段苗种的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试验共设3种不同的池塘底质,分别是海泥沙底质(1#)、中细河沙底质(2#)和中细河沙加配合饲料底质(3#),每口池塘面积0.2hm2,平均播苗密度为每公顷600万条。试验结果表明,中细河沙加饲料底质(3#)的池塘中培苗种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出苗数量最多,而中细河沙底质(2#)池塘的中培苗种次之,海泥沙底质(1#)池塘的中培苗种相对较差。1#、2#、3#池塘方格星虫苗种成活率分别为56.3%,78.%,80.2%,出苗数量分别为67.6万条、93.6万条、96.2万条。铺设适宜底质,投喂适量人工饵料,是提高方格星虫池塘中间培育技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蔡德建  蒋艳  杨家林  彭慧婧  邹杰 《广西科学》2010,17(3):263-266,270
分别于2008年月12月至2009年3月和2009年5月至8月,2次在北海市乔港镇沿岸浅海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人工苗种自然海区沉箱式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培育工具为长方形聚乙烯水果框,规格为长×宽×高=50cm×35cm×15cm,放苗前框内装满中沙。试验用大獭蛤苗种规格为壳长0.2~0.5cm。分别经过2次75d和45d的中间培育,大獭蛤人工苗种增长至出苗规格2.5~3.5cm,成活率分别为42.56%、41.13%。在海水温度25.0~31.5℃和1000粒/筐养殖密度下,大獭蛤人工苗种的浅海沉箱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苗种活力强,养殖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n)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壁薄,多数为单个生活,具有适盐性广、耐高温、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通常用作水产养殖饲料。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除了受到诸多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生物因素、培养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从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大规模培养和采收3个层面概述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因素,优化其培养条件,为今后开展牟氏角毛藻培养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