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生物在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中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2O和CH4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生物排放源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过程.其中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厌氧土壤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将N2O还原为N2,是N2O的弱的汇.CH4主要由土壤中甲烷产生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在好氧条件下,甲烷氧化菌将厌氧土壤产生的甲烷进行氧化,成为土壤甲烷的汇.由此可见土壤微生物在温室气体N2O和CH4的产生与消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微生物在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不管教学手段如何改进,不管教学设备如何更新,学习局部解剖学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进行尸体解剖操作。然而尸体的来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如何尽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尸源的用途和保护日渐显得重要。近年来学校采取正常解剖前模拟手术操作、保护性正常解剖操作、第二课堂完善标本制作三个步骤(或三种方式),使局解尸源得以充分利用和保护。现将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明亮发光菌T3 小种(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 Sp)分离到的自发暗变种(k 变种)T9171菌株检测十种化合物,其中六种化合物呈致突变阳性反应,二种化合物呈可疑阳性,二种化合物呈阴性反应,该方法比传统的Am es 试验检测化合物致突效应灵敏度高,可望成为一种简易灵敏的测试环境致突变物的快速生物学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和在线数据库,对沙棘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为1 562 bp,开放读码框为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4 010.5道尔顿;等电点为8.63,带正电荷侧链的氨基酸与带负电荷侧链的氨基酸比例为29∶34;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占10.7%,缬氨酸占7.8%,丙氨酸占6.8%;不稳定指数为36.73,脂肪指数为89.58,总平均疏水指数为-0.016,为亲水蛋白;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与折叠为主,属膜蛋白,有3个酪氨酸激酶II磷酸化位点、2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和1个微体C-端定位信号;该蛋白为质膜-脂肪酸去饱和酶域超家族蛋白(Membrane-FADS-like superfamily)。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物种的该去饱和酶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论创新教育的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新教育环境的概念出发,在分析创新教育的环境对创新教育的作用及其应该具有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创新教育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界面张力测定,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C12BE与SDS复配,其界面尖性产生较强烈的增效作用,C12BE/SDS=6:4(摩尔比)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比此配比的C12BE/SSDS作为复配表面活性剂FS,采用旋离法探讨了FS/碱/聚乙二醇PEG20000与弧乐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IFT),并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烷醇酰胺对体系IFT的影响,发现了碱与外加表面活性剂FS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使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条件:适宜的离子强度及烷醇酰胺加量,而聚乙二醇PEG2000的加入既改善了体系的流度,又可延长低界面张力状态稳定存在的时间,但对体系界面张力所能达到的最低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从明亮发光菌T3小种分离到的自发暗变种T9171菌株检测十种化合物,其中六种化合物呈致突变阳性反应,二种化合物呈可疑阳性,二种化合物呈阴性反应,该方法比传统的Ames试验检测化合物致突效应灵敏度高,可望成为一种简易灵敏的测试环境致突变物的快速生物学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工作领域一个新的理论,优势视角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实践领域。文章从优势视角的角度分析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寻一条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以4个俄罗斯沙棘品种和2个中国沙棘优良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染色体的核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沙棘品种全部由亚中部着丝点或中部着丝点组成,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的类型为2B和2A型。以上研究结果为沙棘种下类群划分以及沙棘育种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借鉴俄罗斯沙棘育种经验和不同地域和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引种及驯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