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期工作中,曾发现在非极性-极性双液体系中,加入某种能引起该体系分层的盐量与其相应的分层温度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工作通过对丙酮-水-硫酸钠体系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极性-极性双液体系亦能符合上述直线规律。此外,将t-M_Na_2SO_4直线外推至盐量为零,得到丙酮-水体系的上临界混溶曲线,其上临界温度约为—47℃,相应组成XCH_3COCH_3约为0.18。上述实验结果,与Timmermans的定性规律和Prigogine的定量处理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电池Pt,H2(g,latm)|HCl(m)十氨基酸(mA)+H2O|Ag-AgCl在298.15,303.15,308.15.313.15,318.15K时的电动势,这里氨基酸分别为丙氨酸(Ala)和缬氨酸(Val),求出了Ag—AgCl电极在不同氨基酸水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Em0,计算了HCI从水到不同氨基酸溶液中的迁移热力学函数.着重讨论了溶剂结构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在氨基酸水溶液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盐对苯—甲醇及环已烷—甲醇两个体系混溶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早年作者等所提出的“分层函数”R 和“溶剂化参数”α及β的物理意义、数量变化及其与溫度的依赖关系.分层函数(X_A、X_B 及 X_S 分别为体系开始分层时醇、苯或环已烷、盐三者的摩尔分数)与双液比 X_A/X_B 对划,在三元系韵拆点(Plait point)处发生急转弯,成为估算折点的一个简易方法.这个转弯在低温时是曲线的极大点;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变为平坦,而后又成为极小点。溶剂化参数α及β是利用 Basinski的方法求得的,如把 X_A 分成 X_(AS)+X_(AB)两部分,则 X_(AS)/X_S即为α,X_(AB)/X_B即为β。当盐固定时,利用它们的大小可以区分不同双液系混溶性的大小;而当双液比固定时,利用它们又可以区分不同盐的分层能力的强弱。最后,还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分子热运动急剧程度的变化说明了α和β随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1965年以前,作者曾研究过一系列盐类(如NaI、NaCIO_4、NaSCN和NH_4I)对苯—甲醇体系混溶性的影响。发现这些能溶于甲醇而在苯中微溶的盐类,会使苯—甲醇体系成为部分混溶。还发现,当两种液体的分子比固定时,加入能引起分层的盐量与其相应的分层温度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些直线的上端,位于盐饱和溶液的分层温度曲线上,而下端则可外推至无盐时的分层曲线。苯—甲醇体系,以NaI饱和时即由完全混溶变为部分混溶,上临界温度是130.5℃,但若将直线外推至盐量为零时,其上临界温度约为-60℃~ 70℃。最近,为了进行比较,我们根据 Eckfeldt和Lucasse的工作,重新计算了环己烷—甲醇体系中盐的数据。不仅直线关系仍然存在,而且外推至无盐时的曲线,与常压下这种部分混溶体系的实验曲线几乎完全重合。根据 Prisosine有关加入第三种组分所引起严格正规溶液临界溶解温度改变的关系式,可从热力学分析得到线性方程式T=mXs+T_O,该式的应用范围,不限于严格正规溶液,也不限于临界温度,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一)我们曾研究过一系列盐类对双液系混溶性的影响。希望在理论上和应用上有进一步的了解。本文继续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加盐于一定组成的双液系中,将改变液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关系,或增大其混溶性,使溶解度提高,或降低其混溶性,直至分层现象发生。这两种情况,均取决于双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