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考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公元1907年《西藏白话报》~1951年《新闻简讯》、《草原新闻》创办)的研究向为学界所疏忽。本试图以历史的视野,从对报刊、广播两方面极为有限的献资料的梳理入手,确立西藏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基本框架,较为真实地认识和整体地把握西藏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西藏古代(公元前五、六世纪——公元19世纪末)漫长的历史时期,受西藏历史、化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西藏信息传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播形态,构建了具有浓郁民族色彩、封闭性和开放性兼容的传播框架。这种形态使西藏将自己与其他区域的古代传播区别开来。遗憾的是,西藏古代并未出现独立的新闻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藏对外传播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西藏地方媒体在西藏对外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受到正视,影响了西藏对外传播的效果,也影响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文章探讨了西藏地方媒体在西藏对外传播中角色认定与传播策略、传播方式的设计,为西藏地方媒体提升对外传播能力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国大陆的藏语报刊为关照对象,从藏语报刊的历史、基本构架、构架评估和构架重建等四方面展开叙述,并做了简要的理性阐述。  相似文献   
5.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研究”,开辟了中国新闻事业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并越来越醒目地成为解析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独特视角。文章旨在对其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总体观照,并特别论及“中国西部成为中国民族新闻事业研究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期引起学界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正视。  相似文献   
6.
西藏新闻传播的历史往往被迷雾和怀疑所笼罩,但它的许多空白和模糊的痕迹并不是其历史的真实面貌。为了研究的规范性,我们有必要就西藏新闻史的研究规范做出一般性的规定,即分清“西藏新闻史”和“藏族新闻史”,并了解西藏社会发展史并不等同于西藏新闻史。  相似文献   
7.
由于藏的创制和成熟,吐蕃的信息传播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进入了人类传播的第二个阶段——字传播时代。吐蕃的字传播以竹木、纸、铜钟、石头等为栽体,出现了初步的繁荣。与此同时,一种新的“信息发布机制”——盟誓也盛行于世。驿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栽体。吐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传播品性。  相似文献   
8.
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作用,而非言语符号却能够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社会成员所通用。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中,非言语符号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着更多的隐含意义。非言语符号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学意义。文章试图对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59年,美国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关于西藏民主改革的深度采访和其作品《百万农奴站起来》,在国际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西藏对外传播的经典之作。文章以此为案例,重点分析其传播文本,解读斯特朗此次西藏对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期对西藏对外传播的策略和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的藏族聚居区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新闻传播也成为抗战的一“个方面军”。文章试图从“藏族聚居区与中国抗战”“和藏族聚居区的抗战与新闻传播”两个层面,解析抗战时期“边区(”藏民族聚居区)抗战情势和新闻传播状况,并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