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壳聚糖-聚谷氨酸聚电解质复合物对苹果汁饮料澄清体系的影响.针对壳聚糖-聚谷氨酸聚电解质复合物进行表征,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对果汁澄清工艺进行优化,通过透光率的大小,评估壳聚糖-聚谷氨酸复合物对苹果汁澄清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汁的最佳澄清工艺为反应温度50℃,聚合物添加量2. 0 mL,絮凝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2.
3.
酶抑制比色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方法相比,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对所分析的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本文研究了重金属Pb2+、Cu2+、Ag+对葡萄糖氧化酶的抑制,采用酶抑制比色法实现了对Pb2+、Cu2+、Ag+金属离子的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Pb2+、Cu2+、Ag+分别在10~100μmol/L、4~80μmol/L、10~100μmol/L范围内其浓度与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Pb2+、Cu2+、Ag+的检出限分别为0.53、0.21和0.18μmol/L.  相似文献   
4.
无花果蛋白酶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能催化H2O2产生·OH,从而氧化底物ABTS发生显色反应,而具有强抗氧化性的维生素C可清除自由基,从而诱导绿色ABTS+·还原为无色的ABTS,基于此建立高选择、高灵敏、快速检测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色检测方法,优化方法并对维生素C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方法较优方案组合为:H2O2浓度0.5mol/L,无花果蛋白酶质量浓度0.5μg/mL,温度50℃,孵育时间30s。在优化条件下,维生素C浓度在0.001~0.08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7.381x+0.1091,相关系数R2值为0.9923,检出限为0.43μmol/L,说明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同时此比色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105%,且其选择性高和稳定性好,在食品分析、生物化学和医药应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有机污染物甲基蓝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两种大孔树脂对其吸附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树脂添加量0.2 g,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 min,平均吸附量为0.055 74 mg/g;X-5型大孔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大孔树脂添加量0.2 g,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5 min,平均吸附量为0.059 04 mg/g.建议选用X-5型大孔树脂吸附去除饮用水中的甲基蓝.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新型绿色的水处理材料,确定最佳的吸附工艺,以壳聚糖作为基质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在均相条件下制备壳聚糖交联树脂,并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吸附温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壳聚糖树脂用量四个因素对壳聚糖树脂吸附去除罗丹明B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为,吸附温度60℃,p H为5,吸附时间60 min,壳聚糖树脂用量为0. 25 g.  相似文献   
7.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具有模拟酶的特性,构建实时检测胆固醇电化学传感器。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新型的复合金属有机框架模拟酶(Fe3O4@Au/MOF)纳米粒子,其兼具了Fe3O4磁性粒子的可回收特点以及金纳米粒子的加速电子转移等优点。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备成功的Fe3O4@Au/MOF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Fe3O4@Au/MOF的类过氧化物酶双重催化性能使胆固醇氧化为胆甾烯三酮和H2O2,而H2O2在其进一步的催化下产生的具有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可促进3,3′,5,5′-四甲基联苯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增加了体系中电荷的移动。根据电信号的响应情况, 从而实现对胆固醇的快速定性和高效定量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得优化检测体系为:反应温度为 50℃,Fe3O4@Au/MOF 添加量为0.0125g,扫描速率为0.10V/s,缓冲溶液pH=4;当胆固醇浓度处于0.001~1.500mmol/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20.6401x+4.7722,R2=0.9956,最低检测限为2.7μmol/L;且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抗干扰性,在食品分析和生化分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