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松辽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成藏规律,在其油侧向运移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势能汇聚洼槽带为油气侧向运移优势路径的研究方法,对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侧向运移优势路径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9区块通过油源断裂进入葡萄花油层中的油总体上由东向西发生侧向运移,发育5条优势运移路径,第2、4、5条优势运移路径分布距离相对较远,有利于油向西部长距离侧向运移;第1、3条优势运移路径分布距离相对较近,不利于油向西长距离侧向运移。圈闭只有位于油源断裂附近或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才能形成油聚集,油气钻探为油区;否则远离油源断裂且又不在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圈闭则不能形成油聚集,油气钻探则为水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认识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的发育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有大量T2断裂,这些T2断裂在平面上呈35个密集带分布.它们主要是由基底活动、斜拉调整和火山口分布控制形成的.通过油藏解剖及油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模式: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其内超压作用下沿着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运移,再在浮力作用下向断裂密集带两侧扶杨油层侧向运移,在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通过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关系研究,得到断裂密集带对扶杨油层运移成藏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密集带两侧是油聚集的有利地区;②断裂密集带附近,扶杨油层距青一段源岩底面越近的油层,油越富集;③断裂密集带两侧地垒构造是油聚集的主要场所;④距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越近,油井产能越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钻井数据得到,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泥岩盖层主要发育于H1^6、H1^5、H1^4小层,其底部分别发育的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是其天然气的主要封盖层。由盖层厚度与源断裂断距大小比较可以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多处被错开,形成多处逸散窗口,天然气只能在源断裂之间未被错开的H1^6、H1^5和H1^4三套泥岩盖层之下被保存下来,如果圈闭发育便可以聚集成藏,否则天然气将会继续沿逸散窗口运移散失。通过比较盖层所能封闭住的最大气柱高度与圈闭幅度大小可麟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所能封闲住的最大气柱高度远大于圈闭构造幅度,可以封盖住进入圈闭中的天然气。通过冒前天然气显示井与盖层之间时空分布关系研究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空间分布控制着天然气聚集层位和平面上的分布部位,其形成时期与嫩一、二段源岩大量排气期较好地匹配,有利于天然气在黑帝庙油层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通过统计中国45个大气田盖层封闭特征,利用所建立的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对盖层的封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研究了大气田形成所需的盖层条件。研究发现,中国45个大气田盖层的厚度小于200m,排替压力10~15MPa,气藏压力系数1.0~1.2,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参数0.8~1.0,具有较强的盖层封气能力。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与天然气地质储量之间成正比关系,即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越大,气田地质储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大气田形成所需要盖层条件是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大于或等于0.09。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规律,在油源断裂及其他成藏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采用叠合分析方法,对中浅层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空间配置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南堡凹陷中浅层是由油源断裂沟通的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①断层和油源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平面范围;②断层与盖层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深度范围;③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层位;④断层与圈闭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油藏形成过程及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自生伊利石Ar和K同位素测年资料,结合储层埋藏史和热史,将油藏按成藏期分为早期和晚期2种,早期油藏主要形成于伊敏组沉积晚期,剖面上主要分布在基岩、铜钵庙组和南一段,平面上贝中、苏德尔特、霍多莫尔和呼和诺仁4个油田皆有分布.晚期油藏主要形成于伊敏组沉积末期~青元岗组沉积时期,剖面上主要分布在大磨拐河组和南二段,平面上仅分布在贝中和霍多莫尔2个油田,早期油藏形成过程中油富集主要受到3个方面因素的控制:源岩区控制着早期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是早期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早期油气藏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晚期油气藏形成过程油富集主要受到3个方面因素的控制:南一段源岩区控制着晚期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反转构造是晚期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长期发育断裂为晚期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输导通道.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尚家油田油气输导体系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及葡萄花油层油气输导体系,发现油田主要存在断裂简单型输导体系及断裂与砂体组合复合型输导体系.空间构造形态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正向构造脊线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聚集场所;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各种控制因素在时间上的合理匹配决定了尚家油田油气的聚集成藏.断层型输导体系输导能力的变化具有周期幕式特征,而断裂与砂体组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主要受控于断裂与砂体的对接模式及砂体自身的输导能力.在尚家油田同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及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中的连续型和错接型组合模式具备侧向的输导能力,而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中的离散型不具有侧向输导能力.通过有效通道空间系数的计算及各油层组油显示层段的统计结果证实,尚家油田在扶余油层中扶一油层组砂体侧向输导能力强,杨大城子油层中杨一油层组砂体侧向输导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在泥岩断层泥比率RsG算法定量评价断层现令侧向封闭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大断距相减法恢复断层古断距,并计算断层古RsG,以此建立一套断层古侧向封闭能力恢复方法;以南堡凹陷3号构造为例,对断裂古侧向封闭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南堡3-2断层圈闭油藏数据所建立的断层古侧向封闭能力评价函数预测得到的南堡3-3断层圈闭古侧油水界面为-3.225 km,断层古侧向封闭能力弱是造成该断层圈闭油气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断层古侧向封闭能力同样影响着断层圈闭的有效性,是油气勘探决策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拟合控圈断层泥岩断层泥比率(SGR)值与其所封闭油柱高度数据,建立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包络线的函数式,讨论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并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对其侧向封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控圈断裂SGR与其所能封闭的油柱高度具有指数函数关系,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是断裂侧向封闭能力重要影响因素,当控圈断裂成藏后期活动速率大于2 m/Ma时,将破坏已形成的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断裂侧向封闭性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表现在断裂侧向封闭能力影响着圈闭中油气的充满程度,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影响着圈闭中已聚集油气的保存与散失.研究区上台阶的沙二段及沙三段中上部断层侧向封闭能力最强,是下一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南堡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分析,考察油气分布与断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断裂在油气成藏中控制作用进行综合定量研究,并对南堡2号东构造断层圈闭进行油气钻探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源断裂类型控制着对圈闭的供烃能力,断裂活动形成的背形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调节带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控制着油气分布层位,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富集程度;T4-51N和T4-21N为两个油气钻探风险最小的断层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