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研究直链淀粉的结构,构建并优化了200个单体组成的直链淀粉模型.在DreidingⅡ力场、热力学温度为300K条件下对直链淀粉进行lns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分析了直链淀粉分子力学优化的结构、1 ns时的结构以及势能最低时的结构,其结果将有助于对直链淀粉结构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异淀粉酶改进淀粉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异淀粉酶可使淀粉中的支淀粉脱支而形成链淀粉,从而提高淀粉膜的成膜性能及强度。本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异淀粉酶对马铃薯淀粉脱支的作用条件,并描绘了异淀粉酶的作用时间与膜的抗张强度、伸长百分率、耐折度、透湿性、链淀粉含量的关系曲线,为制取性能好的食用淀粉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及其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肃省主要种植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以及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不同,由此造成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比较了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杂交粳稻寒优1027以及3个新选育的杂交粳稻8优161、寒优195和寒优356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赖氨酸相对合量、直挂淀粉含量和苹果田脱氢酶(MDH)活性.结果显示了3个新选育的杂交粳稻分别在不同的方面胜过对照寒优1027.寒优195的直链淀粉合量(12.1%)明显低于对照寒优1027(17.0%),赖氨酸的相对合量(3.68%)高于对照寒优1027(3.18%),统计分析两方面的差异都达极著水平(P<0.01);8优161的蛋白质含量(9.69%)比对照寒优1027(8.78%)高11.1%,统计分析差异达极显著(P<0.01);寒优3564白质含量(9.15%)比对照寒优1027高.出5.5%,两者差异也达极显著(P<0.01),而且寒优356在苗期的MDH活性高于对照寒优1027,统计分析两者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寒优356在生长后期的每生日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每实粒重可能会超过对照寒优1027.建议有关部门在今后的水稻生产中,可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推广利用不同的杂交粳稻. 相似文献
6.
退化是淀粉糊化后分子链重排的过程,为了探究直链/支链比值对淀粉退化的影响,本文采用碱性甘油超声提取小米淀粉中直链淀粉,通过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法,对3种不同直链/支链比值的小米淀粉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结晶度、糊化特性、退化行为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甘... 相似文献
7.
李彤彤;李冠君;李晓文;李民;李家宁;李雅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6(3):542-548
橡胶木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组成比例直接影响淀粉的化学特性,橡胶木热处理过程中,淀粉发生不同程度热降解影响其比例发生变化,分析其含量变化将为热处理橡胶木热解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了提取方法参数,并建立了双波长光度法检测橡胶木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检验了该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 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 =0.02499x −0.1136和y =0.00159x −0.0005,其回归系数R 2均为0.998,方法前处理样品简便、快速,分析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稳定,适用于橡胶木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定量分析. 分析比较了橡胶木素材及不同温度(125、155、185 ℃)热处理橡胶木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橡胶木素材中支链淀粉含量远高于直链淀粉,质量比约为8∶1. 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至155 ℃,直链淀粉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而温度升高至185 ℃,支链淀粉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粳稻品种“嘉花1号”的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基因(Waxy,Wx)的启动子区域、5''UTR区域,以及第2、3外显子区域设计基因敲除靶点,获得4种不同类型的纯合编辑水稻突变体,随后对其进行稻米品质与农艺性状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Wx纯合编辑突变体与野生型“嘉花1号”相比,核心启动子区域编辑的突变体wxpro直链淀粉含量(AC)下降至14.09%;5''UTR区域编辑的突变体wxutr的AC下降至11.76%,且淀粉粒排列松散;而在外显子区域编辑的突变体wxex2和wxex3的AC下降至2%以下, 与糯稻品种类似. 本研究创制了能稳定遗传且AC不同的纯合突变株系,不仅使水稻Wx基因的等位突变类型变得更加丰富,也为水稻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了优良的遗传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玉米淀粉为原料,在环氧丙烷与次氯酸钠用量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和羟丙基化复合变性,研究变性顺序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之后分析了改性玉米淀粉的透明度和Brabender 黏度,并用X 射线衍射法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氧化- 羟丙基淀粉羰基和羧基的摩尔取代度更高,羟丙基- 氧化淀粉的羟丙基摩尔取代度更高; 氧化- 羟丙基淀粉比羟丙基- 氧化淀粉的透明度更高; 羟丙基- 氧化淀粉的峰值黏度高于氧化- 羟丙基淀粉; 两种变性方法均未改变淀粉分子的晶型; 复合改性与改性顺序密切相关,先反应的起主导作用; 支链淀粉含量高有利于氧化改性,直链淀粉含量高有利于羟丙基醚化改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的结构特征,采用小角X 射线散射仪、偏光显微镜、X 射线衍射仪及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系统分析了10 种马铃薯淀粉的半结晶层结构、结晶形态、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构象. 结果表明:10 种马铃薯淀粉颗粒的半结晶层结构存在差异,陇3 的半结晶层厚度最小,其双螺旋结构排列最为有序,青2 和青6 的半结晶层厚度最大;10 种马铃薯淀粉颗粒均为多晶体系,其结晶形态均为B 型结构,但结晶度不同;10 种马铃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不同,费乌瑞它、青5、青8 的重均分子质量相对较大,除青5 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构象为无规则卷曲外,其余均为球型. 上述不同层次结构的差异为加工专用马铃薯淀粉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