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系统科学   68篇
丛书文集   127篇
教育与普及   1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28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采用自行设计的两种不同结构的熔融浸渍模具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测试了模具结构对预浸带的孔隙率、纤维断裂率、界面形貌、纤维分散均匀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纤维浸渍模型和纤维断裂模型,并通过理论模型对预浸带的孔隙率和断裂率进行理论预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预浸带的浸渍程度和纤维断裂率,可用于浸渍模具结构的优化设计;在本文范围内,与波浪形模具相比,斜齿形模具的多楔形区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预浸带孔隙率和提升纤维分散程度;波浪形模具的流道圆角半径较大,楔形区个数较少,与斜齿形模具相比,可有效降低纤维断裂率并提升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结构强度大、冷流体流道独立密封的孔芯式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孔芯直径和孔芯数量两个主要结构参数对熔体冷却均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得到了一定工艺条件下的最优结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孔芯数量相比孔芯直径对结构冷却均化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适当减小孔芯直径、增大孔芯数量有助于减小孔芯结构的压力损失,提高孔芯结构的冷却均化性能;在固定外形尺寸且10 kg/h产量的工艺条件下,最优化结构参数值为孔芯直径6 mm,孔芯数量12。  相似文献   
3.
对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柱平齐式端板单向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进行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形式的平齐式端板单向螺栓连接节点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和弯矩-转角曲线,讨论了螺栓破坏、端板破坏、柱壁破坏等3种破坏模式.基于试验现象提出了节点螺栓力理论分布模式,并给出了螺栓强度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将端板和钢梁腹板等效为T形件,得出了端板屈服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试验现象并利用屈服线理论提出了钢管柱壁的屈服线模型,运用虚功原理得出由柱壁强度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螺栓、端板、柱壁间的相对强弱关系直接影响节点的破坏模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相比结果偏安全.给出了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柱平齐式端板单向螺栓连接节点的设计准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索并确定其光催化剂对腐殖酸废水处理效果,体现这种催化剂对腐殖酸废水处理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并确定钛酸镍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实验中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的方法是正交实验方法,通过光催化降解实验来证明是何种原因对腐殖酸的降解率有所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钛酸镍投加量为200 mg/L、紫外光照时间150 min、腐殖酸溶液的质量浓度0.3 g/L、温度为7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去除率为44%.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降解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节能环保并且对有机废物具有降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电伴热系统设计也在不断完善,以满足不同的低温环境和工艺要求。位于北极圈的LNG工厂是全球首次在极寒地区的(-50,℃)天然气开发项目,电伴热系统设计所用产品涵盖了瑞侃所有产品系列,包括集肤效应电伴热产品,以满足不同工艺系统的需求。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设计了8种典型的配电电路供选择。设计了电伴热系统控制网络,对重要工艺系统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电伴热中间接线箱、转换开关和温度控制器采用了集中放置设计,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6年8月在乐清湾海域9个站位的底栖生物调查数据,应用PRIMER 6.0对其群落结构及受干扰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度、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底栖动物生境质量状况。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35种,隶属多毛类、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4类,优势种4种,分别为中国毛虾、阿利玛幼体、矛尾虾虎鱼、安氏白虾。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测度排序结果表明,该海域物种可分为4组;ABC曲线分析显示,该海域处于受干扰状态。综合分析表明,人为活动会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生境的改变,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高效低阻的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对单层矩形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变量为高宽比α和微通道宽度与间距比β,优化目标是使全局热阻和泵功最小。对Pareto最优解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发现,在5个聚类点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存在有效权衡点,让泵功和热阻均处于较优范围内。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泵功或所需的热阻来选择最优结构参数。相对于高宽比,热阻和泵功对微通道宽度与间距比更敏感。尤其当β大于1.15时,其对热阻和泵功的影响非常强烈。相对于热阻,泵功对设计变量更敏感,在α和β的设计空间内,泵功的变化幅度约为360%,而热阻的变化幅度只有135%。纳米流体的热阻比去离子水显著减小,且随泵功的增大,去离子水和纳米流体热阻之差有缓慢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人类对其产卵繁殖、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件超过200枚哈密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位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包括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针对这件全世界首次发现的3D翼龙胚胎,研究提出哈密翼龙具有相对早熟的胚胎发育模式,其后肢发育速度较前肢快,孵化之后只能走不能飞;胚胎发育期间牙齿尚未萌出,出生后还需要父母照料;从胚胎到亚成年都具有快速生长的骨骼结构;显示哈密翼龙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白垩纪的湖泊风暴导致其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  相似文献   
9.
从假单胞菌593中克隆出多铜氧化酶copA基因,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 p Lys S过量表达和纯化.纯化的CopA蛋白展示出漆酶活性,针对漆酶的3种底物ABTS、DMP、SGZ,CopA的最适反应pH分别是3. 5、7. 5和7. 5,最适反应温度分别是50℃、50℃和42℃.pH稳定性和热稳定研究发现,在pH 7. 0条件下,CopA比较稳定,在温度大于42℃保存该蛋白,其活性降低较快.二价金属离子影响实验发现,CopA漆酶活性能被二价铜离子显著加强.酶动力学常数实验结果展示,CopA作用于底物ABTS,K_m为0. 281 mmol/L,V_(max)为3. 02×10~(-3)mmol·L~(-1)·min~(-1),k_(cat)为1. 8 s~(-1); CopA作用于底物DMP,K_m为0. 141 mmol/L,V_(max)为4. 54×10~(-3)mmol·L~(-1)·min~(-1),k_(cat)为2. 2 s~(-1); CopA作用于底物SGZ,K_m为0. 025 mmol/L,V_(max)等于0. 7×10~(-3)mmol·L~(-1)·min~(-1),k_(cat)为0. 87 s~(-1).  相似文献   
10.
东坪基岩气藏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阿尔金山前东段,是新近发现的中国内陆盆地最大规模基岩古潜山整装气藏。但由于该区基底片麻岩、花岗岩天然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且成因复杂,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差异大,该气藏的规模上产开发存在较大难度。裂缝是影响基岩储层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该气藏的裂缝发育规律及综合预测研究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在认识其岩性、物性和气藏类型基础上,基于岩芯、薄片以及成像测井等进行了分析统计,明确了东坪基岩以构造缝为主,两类溶蚀裂缝为辅的裂缝系统。通过单井统计结果标定,实现研究区岩性分带,基于叠后振幅方位分解技术实现研究区裂缝平面展布预测。最终结合产能统计分析,通过不同岩性带、不同裂缝类型与产能及改造效果的相对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有效裂缝发育区,其中,一个自然产能高效区,两个措施改造潜力区,实现了对研究区储层的综合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产能吻合率均达70%以上,为后续开发调整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