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6篇
系统科学   192篇
丛书文集   78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9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城多一体化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仲新 《科技智囊》2009,(3):59-59,61
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谋求城市与乡村的共赢共生和协调发展,就是政府服务的均等,城乡功能的协调,要素市场的融合与发展成果的共享。这就要求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注重井坚持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历程,列举和评价了国外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模式,探索了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
梅玉明 《科技信息》2009,(6):121-122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群体。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2%。按照当前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当前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是农民,这是由长达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4.
宜昌是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呼应汉渝,也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新一轮城镇化应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克服城镇化发展的阻碍因素,结合区域特色,实施融都市区发展、全域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低碳生态智慧发展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5.
城镇建设是市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市域经济的主体与核心,市镇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为市域经济发展积累资金,促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市域经济要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路网建设,扩大信息交流.实行城乡经济联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6.
郝向阳  李秋  刘畅 《科技信息》2009,(21):152-152,268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对我国构筑和谐社会至关重要。针对产生城乡差距的原因,本文从制度层面、经济发展层面及人力资源发展层面对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
赵梅链 《科技信息》2009,(28):I0093-I0095
人口是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实现人口区域的合理流动,实现相关要素的有效配置,才能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文章采用相关分析法,详细就陕西省城乡人口流动的途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李毅  侯福宽 《科技资讯》2009,(10):227-227
小城镇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本文只对几方面因素做了分析,使人们认识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以下将对农村发展构想及实施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妊须搞好村庄规划。本文对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注意的问题以及规划后的实施总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