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对磁控射频溅射法制备的Ag5In5Te47Sb33相变薄膜热致晶化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沉积态薄膜为非晶态 ,其晶化温度为160℃.晶态薄膜中产生了立方晶态相AgInTe2 和AgSbTe2 及单质Sb ,220℃退火薄膜中AgSbTe2 相含量最大.晶态薄膜的反射率高于沉积态 ,并且220℃退火的晶态薄膜反射率最大.220℃退火薄膜为直径约30nm的球状AgSbTe2 相和短棒状Sb相.  相似文献   
92.
采用近红外光谱线性分析技术实现对鱼粉蛋白的快速检测,选择合适的波长变量是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的关键。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稳健、简单的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通过研究基于特征峰值的投影技术实现参与建模的波长优选。特征物质在近红外光谱区域的吸收特征,以鱼粉一阶导数光谱的峰谷波长点作为出发点,依次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连续投影线性回归(SPA-MLR)方法完成两度特征信息波长筛选,进一步对备选的波长变量执行显著性检验,最终确定近红外线性分析的特征信息波长组合。结果表明,近红外长波区域中优选出53个特征信息波长变量,能够提高鱼粉蛋白近红外定量模型的预测精度,简化了模型,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93.
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玻璃的产生与发展和参与中,外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列举了出土于新疆拜城克孜尔的中国境内最早的玻璃珠是属于吸收古代西方制造玻璃的方法和玻璃的成分配方在当地制造的,时间在西周末和春秋初(1000B.C.~800B.C.).中国最早的镶嵌(蜻蜓眼)玻璃珠是出土于河南浙川徐家岭和湖北随县擂鼓墩墓地,年代属战国初期(~500B.C.).从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属于从西方引进的,它促进了200年后中国古代自制的镶嵌玻璃的产生.文中又讨论了中国古代玉石和颜料的来源与中外交往的关系.分析了古代绿松石、软玉和作颜料的金青石的中国和国外的产地和来源以及历史上使用的情况,认为中国的古代绿松石有可能来自波斯(古代伊朗),时间在西周以前(>1500B.C.);而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时间在春秋战国之际(800B.C.~200B.C.).指出中国中原在夏、商之间玉器的玉料突然以透闪石型软玉为主,认为玉料来自新疆和田.北方古代玉器也有可能采用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的透闪石型软玉.根据考古资料,提出在公元前1500~500年间古代玻璃器以及玉石材料从西向东和从北到南的转移路线图,这也是以古代草原之路为基础,从西亚和中亚进入中国内地.简单讨论了中、外在青铜和彩陶上的相互影响,其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也是通过早期原型的玻璃和玉石之路.讨论了原史时期欧亚间的游牧部落的来往和技术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贾鑫  贾天卿  孙真荣  王祖赓  徐至展 《科学通报》2008,53(15):1763-1767
报道了单光束、双光束和三光束飞秒激光在CdS, GaN, SiC样品上诱导形成周期远小于激光波长的纳米周期结构. 研究表明, 其形成机制不同于入射光与表面散射光干涉的经典机制, 二次谐波的产生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双光束激光干涉在SiC晶体表面诱导形成二维微米-纳米复合周期结构, 干涉花样决定微米长周期结构, 长周期结构的烧蚀斑上形成了短周期的自组织纳米结构.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初步探索三光束干涉形成二维、三维微米-纳米复合周期结构.  相似文献   
95.
本文研究了InxSb1-x(x=0.27~0.45)的溅射薄膜从非晶态到晶态的相变动态过程,及该系统薄膜在相变过程中电性质的变化,还讨论了非晶态In-Sb薄膜的结构变化与电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简称XCT),自1972年面世以来,愈来愈显示出其诱人的前景。而其探测器用的闪烁晶体有OsI (Tl)、NaI (Tl)、BGO、ZnWO4和CdWO4等。就目前来说,CdWO4的综合性能最优,它的发光强度高,余辉时间短,对X射线吸收系数大,透光性能好。然而,由于此晶体具有严重的解理特性,且原料挥发严重以及镉蒸汽有毒,生长极为困难,晶体质量太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通过研究,基本掌握了它的挥发、解理机理,通过选择配料和温场,用高频感应引上法获得了较好的CdWO4大单晶。并首次提出氧空位和Fe3+等杂质是晶体着色的主要原因。实验测量了它的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97.
采用热键合技术制备了Yb:Y3Al5O12/Y3Al5O12(Yb:YAG/YAG)复合晶体。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器分别对复合晶体键合界面形貌和散射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Yb:YAG/YAG复合晶体无复合界面空间层,无界面散射,键合质量良好,实现了一体化。采用压力法测试得到复合晶体键合面的剪切强度为22.63 MPa。在激光二极管泵浦下,复合晶体实现了722 mW的连续激光输出,斜效率为26.7%。  相似文献   
98.
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河南、四川、贵州等地出土的34件汉代耳珰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耳珰中有31件玻璃耳珰,2件骨质耳珰,1件青金石耳珰.玻璃耳珰可以分为:铅钡硅酸盐、铅硅酸盐和钾硅酸盐三种成分体系.结合文献资料,对这批玻璃耳珰的可能来源以及相关各地区间的早期文化...  相似文献   
99.
利用脉宽为1.2 ps, 功率密度约为1014 W/cm2, 中心波长为785 nm的啁啾脉冲激光聚焦作用于500 nm厚的铝膜表面, 在其中激发一强冲击波. 利用从主脉冲分出的一小部分啁啾脉冲激光构成Michelson干涉仪对冲击波到达靶背面时的卸载速度进行同步诊断. 抽运光、探测光之间的时间测试精度优于100 fs, 因而可以准确测量冲击波通过500 nm厚靶材的平均速度. 冲击波卸载速度的精确测量得益于啁啾脉冲的超快时间分辨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 在以上实验条件下, 冲击波的平均速度为(15.15±0.3)km/s, 冲击波卸载时初速约为15.24 km/s, 对应的冲击波波后压力约为0.3 TPa.  相似文献   
100.
飞秒强激光场下乙腈分子的电离和解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乙腈分子在脉宽50fs,波长800nm,强度为6.3×10~(13)~11.3×10~(13)W/cm~2的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光电离和解离情况,测量了主要产物离子CH_3CN~+, CH_2CN~+, CHCN~+和CCN~+的光强指数,分别为8.6,10.5,11.5和13.8,与通过多光子电离、解离过程产生上述离子所需要的光子数一致.这意味着母体离子主要是通过非共振多光子电离产生,而碎片离子则由母体分子同时吸收多个光子到达若干超激发态,在这些激发态上各自解离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