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8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由于缺乏计算理论和方法,大多数半刚性节点按刚性节点进行设计,对结构的静力分析、抗震性能等各方面的设计计算的影响很大.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将半刚性连接节点视为弹簧单元,通过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一个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多层钢框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了半刚性端板连接的钢框架结构,相对于理想刚接的情况,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2.
研究用一般的空间曲线坐标表示质点在空间的运动,以求得质点的速度v和加速度a的一般表示,然后采用向量基变换和矩阵运算,得出在同一参照系下不同坐标系中r,v和a的变换关系及其表达式,从而实现运动描述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3.
加层框架广泛用于旧房改造中,在用计算机对20余棍框架进行计算后,总结了这类框架在静力学,动力学方面的强度及刚度特征,提出了一些较合理的结构形式;依据工程度实际,分析讨论其技术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84.
通过一榀1/3比例的两跨三层钢梁(s)——砼内含角钢桁架柱(sc)组合框架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拟动力试验,考察了该结构在(不同烈度)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全过程,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对该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5.
Lamken对区组大小为3,型为3^m的3-互补frame进行了研究,剩下22个值尚未解决.我们利用starter-adder方法确定了其中的10个值.  相似文献   
86.
根据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耗能梁段发生剪切破坏的特点,在耗能梁段上加了斜加劲肋,设计了5组长度不同的耗能梁段试件,应用分析软件ABAQUS分析了加与不加斜加劲肋的两种情况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结果表明,耗能梁段的长度与Mp/Vp的比值较小时,加斜加劲肋后,框架的弹性位移增大,滞回曲线变得更饱满,耗能能力有所提高.但随着比值的增大,弹性位移减小,耗能能力变差.  相似文献   
87.
背景减法是运动目标检测的一类重要方法,它的难点在于背景动态模型的建立.非参数密度估计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是解决这一难点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它的计算量较大,难以满足运动目标检测的实时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关键帧的核密度估计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提取关键帧的方式来建立背景模型,同时用此方式进行背景更新.它不仅减少了用于密度估计的样本数,而且降低了目标检测的虚警率和误检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比改进前的算法快了不止9倍,并可以有效地进行运动目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88.
按照现行中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了多种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考虑了钢筋的各种归并方案。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计算了结构的超强系数,分析了结构层数和钢筋归并系数与结构超强性能的关系。超强系数随结构层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钢筋归并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在低层结构中归并程度对超强的影响较高层结构更为明显。目前我国抗震规范中地震作用的取值,应该考虑超强在各种因素下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修订。  相似文献   
89.
本文引入了Hilbent A-模上两框架可补的概念,给出并证明Hilbent A-模上两框架可补的等价条件。  相似文献   
90.
应用中的数学模型一般需经常加以修改 ,才能满足实际要求。当一个模型已用程序实现后 ,必须设法在现有程序及其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才能事半功倍。为此 ,提出一种将力学中的虚拟框架位移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的新方法。此方法被用于某化工厂的温度控制问题 ,结果表明方法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