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为研究地下换热器的低温运行模式对其冻胀变形影响,通过建立管土结构冻胀实验系统,选择连续降温、恒温、大幅度和小幅度周期性变温4种运行模式,采用冻结半径追踪和管体应变测量方法,研究了岩土温度、冻结区发展、换热管受力以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连续降温模式可产生最大的冻结范围,周期性变温模式的最大冻结范围大于恒温模式;连续降温模式可产生最大的岩土冻胀力,恒温模式次之,周期性变温模式最小;各模式下的换热管均发生椭圆化变形,椭圆化短轴位于进、出水两管中心连线方向,管体变形程度与冻胀力相对应,周期性变温可减轻管体变形;但变温幅度的作用效应有限。可见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换热管连续降温,在长时间低温运行后,应及时通过升温来减缓管体受力变形的危害。  相似文献   
762.
板棒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分析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肋棒长度、直径及板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雷诺数较小时肋棒才可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且随着肋棒直径的减小强化传热作用增强;当板厚为3mm、雷诺数在10  相似文献   
763.
提出了一种对四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进行控制的方案,即模型算法和串级控制,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64.
本文介绍了绕管换热器的技术特点及应用。从结构设计、技术等方面阐明了绕管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5.
设计了一种加装于常规燃气热水器尾部烟道的冷凝式热管换热器,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热负荷和进水流量对该换热器蒸发段显热、潜热回收量以及燃气热水器热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燃气热水器热负荷对热管换热器热回收量有重要影响,随着热负荷从0.51 m3/h增加至0.59 m3/h,显热和潜热的回收量分别从2 671 kJ/h增加至3 283 kJ/h、735 kJ/h增加至1 126 kJ/h,燃气热水器的平均热效率能够达到94%,按燃气低位热值计算,最高热效率可达到101%。  相似文献   
766.
为优化换热器组件间流量分配、提高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和组件寿命、为组件的排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在一定的简化和假设基础上,针对一种典型的换热设备进行了整体流场分析以及单个换热器组件内的壳侧流场分析,给出了组件间流量分配规律和单个组件内的壳侧流场分布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组件间流量分配主要受组件自身流动阻力的影响,并行排列的换热器组件能有效展平流量分配;单个组件内壳侧流场受螺旋管层位置结构的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分布。  相似文献   
767.
温度及流速对板式换热器内城镇二级出水结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城镇二级出水热能回用中结垢的影响因素,该文以板式换热器内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在热泵工况下对污垢热阻及流动压降进行了现场全周期监测,并着重考查了温度和板间流速对污垢初始形成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垢形成过程存在起始期、生长期和渐进期,起始期长度为3.5~8 d;温度对于混合污垢形成的影响呈单调性,春夏两季污垢生长旺盛;板间流速决定了"生长"和"剥离"两种作用在污垢形成过程中的竞争关系;该研究可为二级出水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68.
空气外掠圆孔翅片管的流动与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矩形平翅片作为比较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空气外掠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表面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获得了不同Re(雷诺)数时矩形平翅片和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表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u(努塞尔)数分布.平翅片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最大误差小于10%,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流Re=1 610~6 440时,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的表面传热系数比平翅片提高25%以上.证明该圆孔翅片是一种适用于翅片管式制冷换热器且传热效果优越的片型.  相似文献   
769.
中空纤维膜换热器传热传质特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概念和操作过程引入到换热器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既有传热又有传质的新型中空纤维膜换热器.以水为工作介质,对采用聚偏氟乙烯膜(PVDF)的中空纤维膜换热器进行了初步的传热、传质实验研究,考察了逆流布置下溶液的进口温度和流量对换热器的传热、传质效果的影响,并构建了同样尺寸的铜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虽然膜材料本身的热传导系数较低,但膜换热器冷热流体之间接触面积比传统换热器大,特别是水蒸气从热侧向冷侧进行质量传递的同时还进行潜热传递,因此膜换热器的换热量可维持在较高水平,流体的进出口温差也有大幅度提高.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的工况范围内,在低流速、小流量下,膜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优于金属换热器,但随着管内流速的增加,膜换热器的沿程阻力将远大于金属换热器,因此膜换热器适合于在低流速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770.
浅谈板式换热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板式换热器的特点、结构以及板式换热器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