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本文通过对三种药剂室内药效试验分析,选择其中比较适宜的浓度对樟叶蜂进行了试验性防治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74.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控制苏北地区杨树舟蛾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进行了林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杨树舟蛾类害虫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密度下释放赤眼蜂均能有效达到控制杨树舟蛾类危害的目的,使林间赤眼蜂寄生舟蛾卵的寄生率显著提高;以释放赤眼蜂40 000头/667 m2防治处理的舟蛾卵粒寄生率(60%以上)显著高于20 000头/667 m2处理的寄生率(40%)。在3个杨树品种(107杨、46杨、2025杨)的林地内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各处理下叶片受害率较对照处理分别由31.84%、41.23%和29.73%降到3.01%、2.42%和4.22%,且差异显著,3个杨树品种林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舟蛾卵粒寄生率与对照相比由10.52%、8.86%和9.36%分别显著提高至69.41%、45.54%和70.7%,3个杨树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舟蛾卵期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和蛹期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混合防治杨树舟蛾的防效(31.31%)显著优于单种释放的防效(赤眼蜂16.38%,白蛾周氏啮小蜂14.37%)。  相似文献   
75.
小菜蛾在海南的生物学与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海南一些主要菜区遭受小菜蛾为害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将该虫在室内进行饲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发生规律以及农药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海南一年可发生22代左右,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10月至次年4月是为害盛期,是周年发生为害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虫寿命5——23天,卵期2——18天,幼虫期5——18天,蛹期3——26天,全代历期15——75天。平均26.5天;青虫菌6号小面积防治效果平均达87.9%;40%水胺硫磷或20%杀灭菊酯与50%乐果混合液大面积防治效果较佳,分别为89.6%和89.1%。  相似文献   
76.
银泰(1-对羟基苯基丁酮)是以银杏外种皮提纯物白果酚为先导化合物仿生合成的一种杀菌剂。其 中,银杏果实乙醇粗提物8畅3倍和25倍液对苹果腐烂病抑菌率达100%和50%;银杏果实外种皮提纯物白果酚 200倍和400倍液对苹果腐烂病病菌抑菌率均为100%。20%银泰微乳剂对苹果腐烂病、番茄灰霉病等4种病菌 EC50为17畅26~48畅43mg桙L,分别优于对照药剂;田间防治小麦纹枯病等4种病害效果达85%以上;对非靶标生物 安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仿生合成的银泰原药对大白鼠毒性试验,经口、经皮LD50均为4640mg桙kg,20%银 泰乳油对大白鼠毒性试验,经口LD50为3160mg桙kg,经皮LD50为2150mg桙kg;亚慢性经口毒性(90d)试验雌为 19畅1mg桙kg,雄为18畅3mg桙kg;Ames、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77.
78.
79.
选用68.78%易保水分散粒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等4种杀菌剂进行毛豆豆荚炭疽病的大田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8.78%易保水分散粒剂稀释1000倍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该药对毛豆豆荚炭疽病的防效显著而且持久,在药后7d和14d时,相对防效均可达75%以上,优于其他杀菌剂。  相似文献   
80.
鸭肝宁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口服制剂“鸭肝宁”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攻毒试验只保护率达84%,在临床试用中保护率达85%,仅次于鸭传染性肝炎卵黄抗体的防治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