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岩芯的详细观察以及对储层岩石物性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构造运动、岩性与岩相、风化淋滤作用是控制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主要因素。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分为原生裂缝、原生孔隙、次生裂缝、次生孔隙四类。储层的渗流能力主要由裂缝决定。风化壳是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主要类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风化壳顶面以下250 m距离以内,其中环坳陷分布的古隆起部位更为有利。距离风化壳顶面越远,孔隙和裂缝充填程度越高,火山岩储集性能越差。  相似文献   
72.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能将零陷自动对准干扰方向,但在干扰源角度抖动等情况下,会使自适应权和数据失配.此外,在快拍数较少的情况下,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可能会出现很高的旁瓣.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多参数二次规划的零陷展宽和旁瓣控制方法.首先,利用锥化矩阵修正采样协方差矩阵展宽干扰源的零陷;然后,用主瓣区域外的多个二次不等式控制旁瓣;最后用多参数二次规划方法求解优化问题.该方法不仅能获得更高的阵列输出增益,而且可以通过实值计算得到最优权向量.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3.
以南羌塘坳陷早侏罗系曲色组下部的泥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地球化学的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曲色组泥岩沉积有较多的陆源物质,且Cr/Zr、Th/Sc、Th/U、Rb/Sr的值反映了泥岩物源区具有浅源、长英质、风化较严重的特点。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泥岩重稀土较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有轻微的Ce与Eu的负异常。通过Ceanom、V/(Ni+V)与CIA的值判断泥岩沉积时处于缺氧的沉积环境,且当时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通过La-Th-Sc和Th-Co-Zr/10物源区构造判别图,再结合La/Th的值与Hf的含量,判断曲色组泥岩的物源区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且兼具大陆边缘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济阳坳陷中4个主要凹陷的40余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通过与有限拉张模型对比,估算了单井的拉张系数.沉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济阳坳陷的沉降基本上与断陷-坳陷的构造背景相吻合;断陷期东营凹陷拉张量最大,惠民凹陷次之,车镇凹陷最小,最大沉降中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迁移;各凹陷单井的拉张系数受到控盆断裂的影响;距今14 Ma以来沉降加速,高沉降速率有随时间从坳陷东北部向西南部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75.
川西坳陷不同地区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主要成藏期各不相同.作者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确立了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排烃阶段,并利用不同生排烃阶段生排烃量、砂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地区的主要成藏期,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东西方向上,在中部地区该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成藏期都为晚侏罗世;而在南北方向上,北部地区明显要早于中部和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6.
济阳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的研究程度较低,使得这一层位的油气资源勘探存在较大风险.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杂乱堆积的冲积扇相;纵向上呈粒度向上变细的河流相;中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三角洲相;杂色砂泥岩呈薄互层沉积的滨浅湖亚相.北西向断层的活动对沉积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在其控制下,白垩纪济阳坳陷为一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湖盆范围时大时小,湖水深度不断变化,总体湖水较浅,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  相似文献   
77.
基于对桂中坳陷东部下石炭统鹿寨组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显微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其TOC主体2.0%,Ro为0.84%~2.95%,有机质类型属于Ⅱ1-Ⅱ2型。通过对比国内外主要页岩气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分析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判断下石炭统鹿寨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生烃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鹿寨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来源,发现:Pr/Ph1,伽马蜡烷/αβC30霍烷比值为0.72~0.75,具有升霍烷系列,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比值为0.13~0.15,孕甾烷/C29-20R规则甾烷比值为0.03~0.04,研究区属于高咸度贫氧-缺氧的强还原环境;正构烷烃分布范围宽,C、N原子比为42.23~50.89,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形分布,αβC30霍烷/∑C29甾烷比值为0.48~0.51,C29具有明显优势,伽马蜡烷指数平均值为0.370.2,不同显微组分在剖面上对TOC贡献率不同,判断鹿寨组泥页岩有机质来源多样,以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为主,顶部和底部层位有机质来源以低等细菌、藻类为主,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78.
 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人类对其产卵繁殖、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件超过200枚哈密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位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包括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针对这件全世界首次发现的3D翼龙胚胎,研究提出哈密翼龙具有相对早熟的胚胎发育模式,其后肢发育速度较前肢快,孵化之后只能走不能飞;胚胎发育期间牙齿尚未萌出,出生后还需要父母照料;从胚胎到亚成年都具有快速生长的骨骼结构;显示哈密翼龙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白垩纪的湖泊风暴导致其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  相似文献   
79.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储层的纳米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国内沉积盆地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不足。利用低温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级孔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页岩比表面积主要由过渡孔和微孔提供,比表面积范围6.588~9.476 m2/g,平均为7.949 m2/g,远大于致密砂岩储层比表面积;2页岩孔径平均为4.319~7.821 nm,孔径范围具有从微孔到中孔等一系列连续性孔径。孔隙形状有多种类型,微孔以单边封闭型孔和墨水瓶型孔为主,过渡孔和中孔具有一定数量的两端开口型孔;3页岩广泛发育的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主要提供了天然气吸附场所;矿物粒内孔隙和微裂隙为游离气主要赋存场所并提供了天然气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80.
于娟 《科技资讯》2014,(4):121-124
辽河油田潜山经过四十余年的勘探,成果丰硕。在不断获得勘探重大发现,获取规模储量的同时,也不断完善了潜山勘探理论及相应的配套勘探技术系列。特别是近年来辽河油田提出了变质岩潜山内幕成藏勘探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在兴隆台~马圈子潜山带深层潜山和潜山深部获得重要突破,整体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7亿吨,为辽河油田的增储稳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辽河坳陷中央凸起潜山带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钻探的赵古1已获重大发现,赵古2井显示存在变质岩内幕油藏,预示中央凸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勘探拥有很好的前景。但变质岩潜山内幕结构、构造识别划分是关键点也是难点,加之中央凸起潜山内幕地震资料品质较差,这就需要在地震资料处理上有相应的配套处理方法,本文以中央潜山带为例针对变质岩潜山进行地震资料处理并且研究出配套处理方法。辽河坳陷中央潜山带地质情况复杂,潜山带及其两侧断裂附近横向速度突变,潜山内幕信噪比低,成像较差。为了理清断层位置,搞清潜山与东西两侧凹陷接触关系,提高潜山内幕成像质量,我们对辽河坳陷中央潜山带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的方法原理,进而阐述了建立精确速度-深度模型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并利用该速度模型进行了克希霍夫深度偏移和逆时偏移两种方法的成像运算,最后将叠前深度偏移成果与叠前时间偏移成果进行比较。深度偏移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潜山及两侧断裂附近速度横向突变问题,使地下构造成像更加合理,同时信噪比和保真保幅方面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