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84篇
系统科学   121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15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2894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储层倾角、注入速率和原油黏度等因素对重力稳定注气提高驱油效率的影响,根据注采数据和管内残余油砂分布,分析其提高采收率原理。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简易量化的顶部注气重力稳定判别模型NGAGI,综合考虑储层倾角、渗透率、驱替液与被驱替液密度差异、原油黏度和注气速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地层倾角、减小注气速率和降低原油黏度,可延长重力稳定高效驱油时间,提高采收率,气驱后管内残余油砂分布显示,排除端部效应导致模型两端效果不好,模型中部重力稳定气驱后残余油饱和度低于10%;当NGAGI1时,可实现重力稳定气驱模式,并通过室内和矿场试验验证,可有效评价重力稳定气驱前缘稳定性,为油田矿场应用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农田防护林网在全年的时间尺度上对不同方向有害风的综合防护效能,在野外实地观测不同风向(与主林带夹角分别为90.0°,67.5°,45.0°,22.5°和0°)和风速(5.2和7.3m/s)条件下的林网内防风效能,根据各风向有害风发生频率计算数学期望值,利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进行模拟,并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防护林网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防护林对不同风向的风均有较强的防护作用,随着风向与主林带夹角的减小,平均风速呈现出增大的趋势,防风效能分别达到69.5%,66.2%,60.4%,59.8%和50.1%;不同风速条件下防风效能均达到50%以上,低风速和高风速时平均有效防护面积分别为90.1%和44.0%;不同风速条件下林网内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与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相拟合,林带内风速块金值较低,变程较大,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样本区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3.
结合宁夏的气候和黄土区域特点,以压实度和饱和度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用维持饱和度不变的一维单向冻融试验方法,研究压实黄土在非充分补水条件下的冻胀和融沉特性,分析其作用规律,建立冻胀率、融沉系数与饱和度、压实度及冻融循环次数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非充分补水条件下,压实黄土的冻胀率和融沉系数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约12次时趋于稳定,且冻融循环效应随压实度或饱和度的增大而提高.冻胀率随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实度变化的规律与冻融循环次数有关,在7次冻融循环内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之后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融沉系数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压实度和饱和度对压实黄土的冻融变形影响显著,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建立的关系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用于预测非充分补水条件下压实黄土的冻融变形.  相似文献   
64.
针对现有无源互调(PIM)模型不能准确解释互调机理并描述测试规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热耦合效应的PIM产生机理和模型,并利用金属单点接触结构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缝隙波导近场耦合的PIM测试方法,该方法使待测结构与测试工装分离,克服了传统PIM实验研究针对整体微波部件进行测试分析的限制,能够实现单个点接触结构的PIM效应研究;然后,对铝接触在不同状态下的表面成分和电接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属表面存在的氧化层和沾污物是引起其接触结PIM产生与劣化的根本原因,微波辐照时电热耦合效应影响接触结的阻抗;最后,通过实验获取了铝、紫铜和黄铜等材料组成的单点接触结构的PIM。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数学经验模型或多项式数学拟合,结合电热耦合的接触非线性模型从物理底层出发,对PIM的产生根源和机理给出了明确解释,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和预测PIM。  相似文献   
65.
目的:简要概述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为其开展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内外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已有成果,对其分析总结。结果:结合国内外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已有成果78篇,主要综述了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从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化学发光体系以及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简要概述了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结论:化学发光分析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技术,具有仪器设备简单、高灵敏度、线性范围宽以及可以实现自动化等诸多优点,在环境监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故障信号分析方法中,存在故障信号特征遗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近似熵(Ap En)的两相接地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选取故障点处容易获取的相电压信号作为故障信号;然后对各相故障信号进行VMD分解得到其分量,进一步提取各相IMF分量的近似熵值并作为一个特征向量。通过分析各相特征向量的模值,最终诊断出输电线路两相接地故障所在相。选取IEEE 5节点标准测试系统验证;并与EMD-Ap En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VMD-Ap En方法准确可靠,避免了EMD分解时产生模态混叠的现象;更能有效地诊断出输电线路两相接地故障所在相,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7.
为了分析实际工程中大规模桩筏基础荷载分担及沉降特性,基于桩-土-筏相互作用理论提出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体弹塑性的刚性筏板下群桩基础共同作用的实用分析方法.桩-土-筏相互作用包括桩-土、桩-桩、筏-土和桩-筏相互作用,土体弹塑性考虑了土体模量的双曲线型变化特性.通过对不同尺寸条件下桩筏基础现场实测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计算过程中相应土体参数的取值方法,并基于基础沉降及桩-土荷载分担比实测和计算值对比结果,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用于分析实际工程中大规模桩筏基础的合理性.同时基于某工程桩基优化分析,其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筏板的荷载分担能显著降低桩基用量,桩数降为原设计1/3左右时,基础沉降并不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提升2A14铝合金耐局部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点蚀测试、循环阳极极化曲线(Tafel)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Cu含量对2A14铝合金锻件显微组织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降低,诱导点蚀的Al2Cu和AlCuMgSi残余结晶相体积分数减小,点蚀坑密度显著降低,合金抗点蚀性能和电化学腐蚀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9.
针对钢铁企业生产中热轧低碳DC04钢出现的色差问题,通过对现场取样分析,明确了造成热轧带钢表面色差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和边部的氧化铁皮的厚度和结构存在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高温差热分析仪(TGA)和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模拟研究了在连续冷却过程中氧化铁皮微观结构的转变规律.结果表明,先共析Fe3O4优先在原始的Fe3O4层处形核生长,随着温度的降低,开始生成片层状的共析组织Fe3O4+α-Fe,但当冷却速率达到25℃/min时,共析反应被阻止.依据实验结果在生产现场进行工业试制,通过合理的设定卷取温度和冷却速率有效地控制氧化铁皮微观组织结构和厚度,基本消除了表面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70.
Crushing is a size reduction process that plays a key role in both mineral processing and crushing-screening plant design. Investigations on rock crushability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mining operations and the manufacture of industrial crusher equipmen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quantify the crushability of hard rocks based on their mineralog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is purpose, the mineralogica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arious hard rocks were determined. A new compressive crushing value (CCV) testing methodology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CCV tes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mineralogical inspections, rock strength as well as mechanical aggregate tests. Strong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CCV and several rock and aggregate properties such as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the brittleness index (S20), and aggregate impact value (AIV).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s and their CCVs were establish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testing methodology is simple and highly repeatable and could be utilized as a pre-design tool in the design stage of the crushing process for rock quar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