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聚苯胺修饰铂丝电极为基体的尼古丁化学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苯胺(PAn)薄膜修饰铂丝电极为基体电极,将含有尼古丁-四苯硼钠的聚氯乙烯(PVC)敏感膜涂渍于基体电极表面,制成全固态双膜尼古丁电极。在pH值为5.5~7.0范围内,对8.0×10-6~1.0×10-2mol·L-1的尼古丁水溶液有良好线性响应,斜率为58mV·dec-1,检测下限为4.5×10-6mol·L-1。该电极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用于测定烟草和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的尼古丁。  相似文献   
62.
在一般实值可测函数关于集值测度积分的基础上,利用集值测度的支撑函数,讨论了集值测度的拉东-尼古丁定理,将经典的拉东-尼古丁定理做了推广,特别是得到了一维集值测度的拉东-尼古丁定理。  相似文献   
63.
64.
尼古丁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尼古丁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前后,一氧化氮(NO)、细胞内钙离子(Ca2+)的变化及α7 nAch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尼古丁作用于MSCs后24、36、48h,MSCs内NO的释放情况;尼古丁作用MSCs 24 h,fluo - 3/AM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内Ca2+变化;用RT - qPCR检测尼古丁作用后α7 nAchR的表达情况.结果:尼古丁作用MSCs 24、36 h后,各实验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时间、质量浓度依赖性,但在48 h,质量浓度0.8与1.0 mg/mL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尼古丁作用后,各实验组质量浓度(0.6、0.8、1.0 mg/mL)的Ca2+荧光强度分别为( 141.26±16.01)、(164.90±18.39)、(198.76±17.63),均高于对照组(119.30±14.14),其中质量浓度0.8、1.0 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SCs可表达α7 nAchR,且尼古丁作用后表达水平增高,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尼古丁可上调人脐带MSCs的α7nAchR表达,并通过刺激MSCs释放NO、升高细胞内Ca2+从而致MSCs凋亡.  相似文献   
65.
对中间苍白杆菌SCUEC4菌株中与尼古丁降解相关的ocnC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并对OcnC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CR扩增获得ocnC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a(+)-ocnC,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异源表达,采用不同的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对OcnC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ocnC基因大小为1344 bp,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8.0 kDa,重组表达菌株在IPTG浓度为1.0 mmol·L~(-1)、诱导温度在37℃及诱导表达时间在20 h的优化表达条件时,OcnC蛋白的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66.
亚硝化对尼古丁基因毒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吸烟是造成肺癌、喉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因素;Philips等[2]研究发现吸烟者肺细胞中的DNA加合物与其每天吸烟支数线性相关。尼古丁是烟草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占烟草重量的1%~2%,是使吸烟成瘾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相似文献   
67.
 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ENDS)具有成分简单、烟碱含量可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卷烟有效替代品。由于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在尼古丁释放过程中不发生燃烧,可降低烟雾中的有害成分,被认为可降低对吸烟者造成的危害。为进一步认识ENDS,本文综述了其使用中可能面临的DNA损伤及典型有害成分亚硝胺和苯并[a]芘的致突变性等问题。从化学分析、毒理学、细胞暴露、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5个方面讨论了ENDS的风险性,并对END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茶质滤嘴祛除吸烟成瘾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保路为首的研究团队经20多年努力,发现了抑制烟草和尼古丁成瘾的新物质茶氨酸,并研制出一种茶质滤嘴,为祛除烟瘾和解决吸烟危害这一世界性难题提出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69.
葛利云 《世界科学》2014,(10):28-31
<正>由于研究数据的不完整,科学家对电子烟的风险与好处存在着争议。在许多方面,现代电子烟与"叶子-纸张"制作出来的传统香烟并没有很大区别。抽一口,过过真正尼古丁的烟瘾——尽管这个尼古丁是电池驱动的雾化器中尼古丁液体被加热元件气化后产生的雾气。吸烟者还能呼出类似的烟雾,甚至一些电子烟是动的,其末端的LED灯可以发出蓝、绿或经典红色,以便让无数的作家和制片人能更好地模拟浪漫的感受。而与传统香烟相比,电子  相似文献   
70.
<正>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戒烟接种疫苗。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家希姆基纳米实验室研发的这种疫苗现在正在通过第二阶段试验。俄罗斯科学家研发的这一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戒烟疫苗。第一次接种这种疫苗就会让烟民永远戒烟,因为人的机体会产生一种阻止尼古丁进入大脑的特殊抗体,这种抗体可以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