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501.
植物篱能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过程,进而影响其携带的氮素流失,但植物篱地上及地下部分对氮素流失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设置1个降雨强度(60mm/h)、2个坡度(15°和25°)和3个坡面条件(裸坡对照、植物篱和仅有植物篱根系),开展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坡面侵蚀量和径流量及其携带的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全氮(TN)含量与流失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篱可以减少坡面侵蚀量和径流量的产生,坡面土壤氮素主要以泥沙为载体而流失;植物篱可以降低坡面径流携带的氮素含量却增加了侵蚀泥沙中氮素含量,并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径流和泥沙所携带氮素流失量;植物篱通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共同发挥作用减少坡面氮素流失量,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减少坡面NO-3-N、NH+4-N、TN流失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3.97%和56.03%、44.12%和55.88%、46.91%和53.09%.以上结果加深了香根草植物篱对坡耕地氮素流...  相似文献   
502.
【目的】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分析区域2000—2020年土地覆被质变与量变,探明山地复杂人地关系背景下土地覆被随地貌的分异特征及演变规律,并分析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山地区域国土空间高效集约利用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方法】基于5期土地覆被类型数据与植被指数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覆被变化度等方法,通过绘制分区统计和交互制表定量得到2000—2020年间土地覆被质变与量变的地貌分异特征。【结果】1) 研究区超过17.3%的国土空间发生过质变,同期植被指数的量变值达0.14,增长率为22.96%;2) 质变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性,质变强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量变在平原丘陵地貌主要受到质变方式影响,而山地地貌的量变规律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弱,与质变方式呈负相关关系;3) 研究区土地覆被质变程度与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相对应,在后三峡工程时期,为配合相关生态政策和战略目标,研究区土地覆被质变加剧但其植被覆盖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覆被在两个维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地貌对两种维度的变化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及政策制定极大地影响了土地覆被变化方向及程度。  相似文献   
503.
2015年6月24日,重庆市巫山县发生江东寺岸坡垮塌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较大。针对江东寺类土质岸坡垮塌事件,介绍了岸坡灾情,解译了江东寺滑坡破坏的库水位上升浸泡软化、库水位下降渗流驱动力、降雨入渗劣化等3个诱发机制。结果显示:库水位上升浸泡软化降低了滑体、滑面物理力学参数,在岸坡坡脚形成软化区;库水位下降渗流驱动力增加了顺坡向的下滑力;降雨入渗进一步降低滑体、滑面物理力学参数,增大渗透力和浮托力。3种诱发机制的联合作用是导致江东寺岸坡垮塌的原因。采用PFC2D对江东寺岸坡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库水位上升对类土质土体具有劣化作用;145 m水位处的滑坡破坏运动速度最大,达0.59 m·s-1,岸坡破坏具有突发性。数值模拟破坏过程与现场监测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504.
针对三峡库区沿江某低层建筑的软土地基情况,介绍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施工的技术手段与检测方法,为三峡库区类似沿江软土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5.
三峡库区消落带滑坡灾害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滑坡灾害形成机制、崩解特性和破坏机理以及土壤污染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展望性建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研究进展与趋势。【结果】三峡库区岸坡经库水位升降、降雨或长期风化作用形成层状碎裂岩体结构;库水位在消落带之间反复升降,消落带泥岩处于周期性“干湿”交替环境中,泥岩内部部分可溶物质溶解,胶结作用降低,裂隙逐渐扩展,导致崩解;在库水位变化过程中,滑坡体涉及饱和-非饱和的相互转化过程,进而影响滑坡岩土体强度、局部孔隙水压力,最终引发滑坡灾害;消落带滑坡灾害引发了坡内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呈现库区上游及下游较高、库区中游较低的空间格局,土壤处于轻度污染等级,进而促使消落带区域内土壤有机污染对库区下游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消落带植物的种类因水位的涨落而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草本植物占极大优势。【结论】三峡库区消落带滑坡灾害研究不够系统,对滑坡形成机制、崩解特性和破坏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消落带土壤的侵蚀、理化性质的变化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研究不充分;消落带滑坡区域内导致的土壤污染的研究多为现状调查,早期研究未形成权威可靠的参考背景值,导致土壤污染评价的依据不够充分;区域内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不够完善;除常规污染物外,对其他非常规污染物关注度不够;区域内植物群落变化的研究多数仅停留在变化特征描述上,未对形成机制开展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06.
【目的】为快速有效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三峡库区农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有机质含量和原始光谱反射率(R)进行测定,基于R进行C(R)、log10(1/R)、R′、R″、[log10(1/R)]″等5种光谱反射率形式变换,构建紫色土有机质含量的MLSR、PLSR和BPNN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1) 紫色土有机质含量范围为7.68~31.49 g·kg-1,变异系数为31.65%,属中等变异性质,总体上处于缺乏水平;2) 有机质含量与R呈负相关,与log10(1/R)则呈正相关关系,且不同光谱变换形式下的最佳显著性波段主要集中在534~889 nm、1 450~1 976 nm和2 281~2 328 nm;除log10(1/R)外,R的另外4种变换形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较R有显著提高,最大相关系数达0.676。3)对比MLSR、PLSR、BPNN等3种反演模型,C(R)处理的PLSR模型是预测紫色土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模型,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71和0.532,RMSE分别为2.99和4.03 g·kg-1。【结论】PLSR-C(R)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三峡库区紫色土有机质含量,为三峡库区紫色土肥力管理和农业速测紫色土有机质含量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7.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人工种植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在2020年春、夏、秋季节于重庆市忠县汝溪河流域3种植物的栽植地共采集了27个混合土壤样本并进行了有关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1) 3种植物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的质量分数等指标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除牛鞭草土壤中的蔗糖酶以外,其余土壤样本的酶活性均在春季最高。2) 各土壤样本中细菌在门、纲层次上的相对丰度都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除Simpson指数以外,牛鞭草、旱柳土壤细菌各项α多样性指数均在夏季最低。3) 通过冗余分析可知,影响3种植物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土壤理化因子主要有pH和硝态氮、全氮的质量分数。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消落带人工修复植物土壤细菌群落的季节变化规律,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8.
阐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不同降雨空间分区下多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综合作用的分异规律,为区域内土壤侵蚀防治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气象数据、DEM及土壤数据,采用WaTEM/SEDEM模型模拟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20年土壤侵蚀量,采用ISODATA聚类方法进行降雨空间分区,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多因子综合作用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08.78、109.11、86.9、47.52和21.16 t·hm -2 ·a -1 ,土壤侵蚀状况整体呈现缓解趋势,土壤发生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的区域大幅减少。2) 植被覆盖度因子在高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地貌类型、土壤类型、高程等因子在2010年低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在2020年不同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则无明显差异。3) 在高降雨区,植被覆盖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2010年在低降雨地区,坡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各驱动因子在不同降雨区的土壤侵蚀高风险区分异规律明显。由研究结果可知,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变化明显,不同降雨区划中不同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的综合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09.
【目的】研究重庆三峡库区典型县域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财力(后简称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为该区域全面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和创新内生发展路径提供思路。【方法】以重庆三峡库区15个典型县域为研究区,选取2005、2010、2015、2020年等4个典型年份,从人口、土地、产业、财力等4个维度构建系统要素评价指标,综合测度了人-地-业-钱系统发展水平与耦合类型,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揭示了系统内生要素的耦合作用强弱、协调水平及时空演变格局,进而探讨了内生要素耦合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结果】1) 2005—2020年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土地、产业、财力等子系统多处于中、低发展水平。2) 2005—2020年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沿西南—东北方向递减,空间分布较为分散。3) 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在2005—2020年主要分为3种类型:低协调水平的人口-产业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的产业发展引领型和高协调水平的财力-产业发展引领型,产业和财力子系统在乡村协调发展中作用重大。4) 研究区乡村土地子系统发展水平变化相对稳定,乡村发展主要依赖人口、产业、财力等子系统的发展驱动。【结论】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多处于中、低发展水平,乡村劳动力、农业发展水平、土地生产效率与农户收入是制约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乡村人-地-业-钱系统内生要素发展出现分化,发展不平衡趋势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