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通过在不同的实验体系(常压和20 MPa)进行的原油裂解成气模拟实验,对原油裂解成气过程和裂解气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速率长时升温相对高速率短时升温对原油裂解成气更有利;压力对原油裂解有抑制或延迟作用,压力条件下原油初始裂解时间滞后,原油裂解温度门限较高;压力可能抑制了重烃气C2-5向甲烷的二次裂解,20MPa下在高温阶(600~650℃)较常压有显著高的C2-5产率和低的干燥系数;加压环境下水参与了原油裂解反应,加压水体环境下原油转化率降低而总产气率、重烃气C2-5产率和二氧化碳产率升高;二氧化碳和重烃气C2-5质量产率变化规律和形成机制比较接近;总裂解气主生气期在425~650℃,对应Ro约为1.5%~2.4%。  相似文献   
52.
提出一种适用于滑动扫描的纯相移滤波方法。通过对记录或者统计得到的可控震源力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各次谐波分量,然后通过对地震道记录按照各次谐波的相移量进行纯相移处理。对相移后的结果,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消除谐波。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稳定、高效、易于实现,只需要知道可控震源力信号和每一炮的初至时间,就可以在滑动扫描记录中有效消除谐波干扰,适用于对野外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53.
胜利油区碎屑岩纳米尺度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胜利油区的3个不同油田取样分析资料,在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对储层中纳米尺度的孔隙结构和孔喉配置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储层中存在纳米级的孔隙和喉道,且孔隙类型多样,同样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纳米级原生孔隙包括单晶片层间缝、矿物解理缝、晶内孔、粒间孔和晶间缝5种类型,纳米级次生孔隙包括粒内溶孔、溶蚀缝、构造缝;研究区纳米尺度下的孔喉配置关系归结为孔喉一致型、弯曲沙漏型、"X"形孔喉交叉型、"丰"字形孔隙交叉型和杯形交叉缝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54.
以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理论为基础,建立毛管压力与电阻率指数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半渗透隔板岩石电阻率-毛管压力联测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所用的泥质砂岩岩心,当其孔隙度分布在12.9%~18.1%,渗透率分布在(0.313~21.196)×10-3μm2时,毛管压力与电阻率指数呈幂指数关系,其拟合指数与孔隙结构指数关系较好;含水饱和度变化率与电阻率指数的关系图与孔喉半径分布直方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毛管压力是表征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利用岩电试验资料进行测井储层评价时,须充分考虑孔隙结构对岩石电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塔南凝灰质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物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试验观测塔南白垩系南屯组、铜钵庙组的凝灰质砾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储层的纵、横波速度,考察岩性、矿物含量、胶结方式和接触类型、密度、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对火山碎屑岩声波速度的影响。在试验考查的范围内,发现:①致密凝灰质砾岩的声速明显高于储油物性较好的凝灰质砾岩和凝灰质岩屑砂岩的声速;②纵、横波速度随岩浆岩岩屑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石英、长石含量的增大而减小;③相同孔隙度条件下,孔隙式胶结、线性接触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最大,基底式胶结、不接触-点接触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最小,纵波速度较横波速度对胶结类型、接触方式更敏感一些;④纵、横波速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凝灰质岩屑砂岩的声波速度与密度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纵横波速度随孔隙度、泥质含量增大而减小,凝灰质岩屑砂岩的声速与孔隙度和泥质含量有很好的负线性函数关系,但泥质(主要为凝灰质)的影响仅为孔隙度影响的1/5~1/10,可以忽略不计;⑤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纵波速度对流体变化比横波速度更为敏感,且声速变化幅度与孔隙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6.
 变换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重要地质构造。金湖凹陷西斜坡存在崔庄变换带,为了研究崔庄变换带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分析了西斜坡构造演化历史、断层生长特征及沉积相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换带的构造分区、沉积分区作用及其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崔庄变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古近纪阜宁期是崔庄变换带发育的主要时期,变换带是凹陷侧向物源的入口,控制砂体的展布方向,并且是西斜坡南北分区的界限,变换带两侧构造、沉积存在很大差异。变换带的砂体连通性好,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崔庄变换带兼具油气运移和储集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7.
针对热采稠油油藏不同温度带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研究较少、油水运动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不同温度(100~280℃)条件下的稠油/热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探究了温度对稠油/热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端点饱和度及其对应的单相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并从微观角度对变化规律进行了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束缚水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束缚水条件下的油相渗透率逐渐降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其对应的水相渗透率逐渐增大。不同温度的残余油条件下的水相渗透率均较低。各温度条件下稠油/热水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深化了对热采油藏流体渗流特征的认识,指导下一步开发方案调整。  相似文献   
58.
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低阻油层已成为现阶段油田增储增产的主要来源之一.曲堤油田主力油层馆陶组和沙河街组具有明显低阻特征,常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识别.为更大限度利用测井资料,提高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精准度,在研究区内低阻油层特征的基础上,从岩石物理成因等方面对曲堤油田馆三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低阻油层的成因进行分析;用BP神经网络对低阻油层测井曲线数学特征进行学习和训练,并对其进行识别;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模型对低阻油层进行精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岩石粒度细、地层水矿化度高、黏土矿物含量高等是油层低阻成因的主要因素;用BP神经网络可有效划分油层、水层、干层等,识别准确率在88%以上;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模型的精度分别为78.33%,79.62%,64%.  相似文献   
59.
 研究流动单元,对认识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非常重要。针对流动单元间渗流屏障的分布不够重视、过多地强调了流动单元在垂向上的分层性、评价参数选取不合理等,以埕岛油田主体南区12块、20块馆陶组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综合地质、测井、开发等资料,选取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砂体厚度、净毛比等反映储层渗流特征的多个评价参数,采用层次分析法,在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和渗流屏障识别的基础上,使用聚类和判别等数学方法,将该区开发小层内部的储层划分为极好、好、中等、差4类流动单元。通过与生产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主力油层的分布与极好型流动单元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小层内部的流动单元的研究能够为更准确地认识储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对埕岛油田的生产开发部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运用矿物学、钻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之间Ⅱ级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不整合为无黏土层结构,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和岩性叠置关系,可形成4种不整合组构样式.不整合组构样式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呈线性运移、局部富集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