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综合类   1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将Fe、Fe3N粉末按比例混合,高温高压合成名义成分的Fe16N2非晶块体材料,然后在不同温度下低温真空退火,制备了α″-Fe16N2相块体材料.结果显示,合成α″-Fe16N2的最佳退火温度为190℃,所得样品为软磁材料,矫顽力约50 A/m,其室温比饱和磁化强度为205 A·m2/kg,超过纯铁的室温比饱和磁化强度200 A·m2/kg.  相似文献   
42.
杨志军  李红中  彭明生  陈军  林峰  苏育炜 《科学通报》2007,52(16):1951-1957
Fe-C(H)系高温高压(HPHT)合成金刚石的形态、微形貌、微成分及微结构的研究表明, 所合成金刚石大多为八面体, 且自中心→边缘以片层式生长方式为主; HPHT合成金刚石粒度小, 极有可能与其形成仅经历了早期成核-长大阶段有关, 中后期会因为所合成金刚石小晶粒表面能的差异而聚结, 致使长大受限; Fe-C(H)系HPHT合成金刚石中聚合态氮的出现, 与氢可以有效降低单替代氮向聚合态氮转变的活化能有关; 目前, 通过氮聚合转变的计算获得天然金刚石的形成时间达到若干亿年, 这一问题值得商榷; 在充分关注氢的影响基础上, 从 HPHT 热力学的角度围绕表面能对金刚石长大的影响进行研究, 不但有利于解决金刚石HPHT合成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可以在HPHT合成金刚石与天然金刚石形成的解释中建立桥梁.  相似文献   
43.
赵艳艳 《科技信息》2010,(22):I0101-I0102
对一种矩形截面纤维缠绕复合材料高温高压管道进行了初步设计与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材料高温高压管道进行了整体结构分析以考察其变形量和应力分布,并讨论纤维缠绕方向对高温高压管道刚度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采用川井型多顶砧高压装置研究了CaO(5 w.t.%)-Mg2SiO4体系在压力16-22 GPa,温度为1000-1600℃条件下的物质成分及其结构形态特征,并探讨了CaO在γ相中的固溶度及其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后尖晶石相变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O在γ相中的固溶度很有限(<0.20%);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CaO在γ相中的固溶度增加. 由于CaO在γ相中的固溶度很低,因此固溶在γ相中的CaO对后尖晶石相变压力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在1.0-4.0GPa和643-1093K下利用阻抗谱法测定了西藏纯橄岩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纯橄岩的活化焓均小于0.9eV,可能为颗粒内部和颗粒边界同时参与的混合导电机制。以实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西藏西部已有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电导率-深度剖面)的反演得出:青藏高原的改则至鲁谷一带存在冷地幔。该结果从高温高压实验的角度为目前的冷地幔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46.
吴轩 《科技资讯》2010,(18):116-116
APR工具是哈里伯顿公司生产的压控测试工具的总称。首先简要概述了哈里伯顿APR测试工具组成,总结其在测试时所具有的优越性。结合现场实例分析APR测试工具在高温高压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7.
采用高温高压法在30min内实现从元素粉末(Bi,Sb,Te)到块体纯相Bi_(0.45)Sb_(1.55)Te_3的快速合成,并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样品的相成分和微结构,测试其在室温下的电输运性能.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合成块体热电材料的途径;Bi_(0.45)Sb_(1.55)Te_3样品由结晶性良好的典型层状晶体构成;电阻率随合成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合成压力为2GPa的样品获得最大功率因子为10.85μW/(cm·K~2).  相似文献   
48.
采用高温降压模拟实验技术,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高探1井原油沥青质沉淀过程及沉淀量,结合ICP-MS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明确了沉淀物沥青质分子组成及金属元素组成,解释了准噶尔盆地高泉背斜高探1井油藏沥青质沉淀原因。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压力和无机矿物中金属原子是高探1井沥青质沉积的外部影响因素,其中压力是最关键因素。在134℃恒温条件下,当压力降至88.9MPa,原油中沥青质开始迅速沉淀,压力降至74.3MPa以下时,沥青质沉淀速率明显降低,压力降至泡点压力后,沥青质又开始大量沉淀。在105℃恒温条件下,压力降至80 MPa和20 MPa时,加入无机矿物原油的沥青质沉淀量较未加无机矿物的原油同比增长了16.7%和3.8%,说明无机矿物对沥青质沉淀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无机矿物组分显示,沉淀物中金属元素主要有钙、钡、钠、铁等,其中钙含量最高,为4.96%,其次是钡含量为3.16%。高探1井油藏原油沥青质中富含高缩合度、多氧原子类组分,该类组分在地层条件溶解于原油中,在温度、压力下降过程中,原油溶解能力下降,高缩合度组分由于溶解性低易于从原油中沉淀出来,并且由于富含强极性多氧原子组分,易与来自地层矿物中的金属原子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结构,两者协同作用加速了沥青质沉淀。  相似文献   
49.
利用不连续称重法测定锆-4合金于330,400和500℃高温高压水蒸气氧化动力学曲线,并对氧化膜成分和物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下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yn=Kt+C的抛物线规律;氧化膜在沟壑位置形核逐渐覆盖表面,第2层氧化膜以片状开始出现;氧化物主要是t-ZrO2和m-ZrO2 2种,低温时由于氧原子供应不足导致金属原子富余氧原子缺失的氧化物出现.  相似文献   
50.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乔学光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党委书记乔学光参加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乔学光教授颁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