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42.
徐利治提供了他自留学英国(1949年7月至1951年9月)、回到清华大学(1951年9月)及遭逢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与王湘浩和江泽坚等在东北人民大学创建数学系期间(1952年9月至1958年8月)的许多新史料.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其学术活动的一些细节,而且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知识分子创立高等数学教育机构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43.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围绕中华民国成立至“壬戌学制”颁行前夕中国中学数学教科书的日本底本和相应的国人自编中学数学教科书的编撰,论述了民国初期日本对中国中学数学教科书的影响。研究表明:甲午战争结束后的17年,在师日浪潮和晚清政府教育变革的推动下,中国中学数学教科书的引进主流发生了从欧美到日本的历史性转变。尽管民国初年师日浪潮已有所减退,但日本对中国中学数学教科书仍深具影响。民国初年大部分以日本数学教科书作为底本的中国自编中学数学教科书,并未完全拘泥于底本,其作者力求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底本,编撰适于新学制的中学数学教科书。当时一些以日本数学教科书为底本的中国自编中学数学教科书的流行,不仅是其作者的功绩,也是其底本作者对中国近代中学数学教育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