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为了控制城市热岛的增长趋势并提出科学的政策方案,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年—2009年的5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对地表亮温进行反演,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城市热岛在天津城市化进程中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热岛景观在数量特征上体现为斑块个数减少,高等级热岛景观类型面积和单体面积均增大,热岛景观逐渐变得更加聚集化;在形态特征上,热岛景观形状指数增大,斑块形状越来越复杂;在结构特征上,热岛景观的聚合度、邻近指数和蔓延度逐渐增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热岛景观分布向不均匀、组团式发展;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的高温组团大致分布在市区、塘沽区中东部、汉沽区西北部和大港西南部,其中以市区和塘沽区中东部2个组团为典型.利用景观指数分析城市热岛环境,可为制定有效防止热岛发展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武汉城市热岛的主要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了航空、航天热红外遥感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地物和不同地区的实地观测以及不同物体温度周期变化规律的研究模拟,分析了武汉城市热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3.
为分析长沙市城区内不同区域的高层建筑群的局部环境的差异,选取了3个典型的建筑群区域进行测试。为了解住户内部的热湿环境差异,在每个区域选取一典型住户进行室内环境的实测。同时,对各个区域进行红外线测试,绘制红外线温度图来分析城区的热岛效应。测试分析表明,长沙市不同的高层建筑群区域的环境状况差别不大,但位于不同区域的住户室内热湿环境差别较大。经红外线分析可知,长沙市中心城区的热岛强度在6℃以上,相比之下,岳麓山附近热岛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44.
城市地面对天空热辐射角系数问题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城市地面对天空热辐射角系数问题求解的复杂性,介绍了一种从天空向地面逆向分析的求解方法,即假定天空有均匀分布的光源,每个光源均在地面形成建筑阴影,统计地面任何一点对天空可见光源的数量,并求得与总光源数的比值,以此来代表地面对天空的辐射角系数.该方法克服了周围建筑布局、高度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对任何复杂的建筑区域,能快速地计算出该区域地面对天空的热辐射角系数.通过实例求解,证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5.
研究利用TM/ETM+数据,在对福州市1989年和2001年两期数据分别进行温度反演并分级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知识对福州市热岛的时空格局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年间,伴随着福州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范围大幅增加,1989年的城市次高温区、部分中温区沦为2001年高温区和次高温区.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绿化及新城区的合理规划布局,城乡之间热岛强度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城市中过度光照和不舍理的光照所形成的光污染,探讨了光污染对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提出防治光污染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7.
作者在济南市进行了三次太阳辐射强度和气温的流动观测.结果表明:城市混浊岛效应强烈;太阳辐射强度的空间变化形式与市区功能区布局密切相关;在市区下风向,混浊岛的范围至少可延伸17~10km的地方;城市混浊岛的范围大于城市热岛的范围。晴日白天,城市下风向郊区一定范围内的温度不但低于市区,而且低于上风向郊区.  相似文献   
48.
论我国城市气候研究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我国城市气候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城市气候的意义,分析目前城市气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已取得的进展,探讨城市气候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从定性的研究向量化的转变,从观测事实的积累和分析逐步过渡到采数学方法剖析城市气候形成的根本机制和发展演化过程,是今后城市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9.
冬季兰州城市上空层结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依据1989年12月1日 ̄15日在兰州地区进行的边界层探测资料,详细分析了兰州市区与皋兰县上空大气温度层结时空变化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热岛和城市烟雾层的影响,得出冬季兰州市区上空层结主要特征为:低层大气近中性层结持续时间长;贴地逆温强度小,多层逆温和高层逆温出现几率大:混合层上午发展迅速,午后层顶常下降;城市热岛效应在夜间0 ̄200m气层影响显著,烟雾层辐射效应使低层大气中上部300 ̄400m  相似文献   
50.
滇中地区夏季城市热岛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滇中地区不同城市化程度和湖泊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昆明等城市的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夏季夜间,昆明等城市的热岛现象具有明显的下游效应,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热岛下游效应的影响范围扩大,但热岛的强度不会明显地增强。城市的存在会增加地表的粗糙度,使得夜间的近地面风速减小。在白天,湖泊和城市下垫面主要通过改变局地的热力差异影响近地面的风速,城市的存在会加强湖泊与陆地间的热力差异,促进湖陆风环流,进而加大近地面的风速。城市的存在还会减少下垫面对低层水汽的供应,但城市面积的增加对低层水汽的影响相对较小。清晨,城市地区表现为湿岛(湿度较周边地区略大),这与城市地区的近地面辐合流场有关;而在其他时段,城市地区多为干岛(湿度比周边地区低),且干岛现象也存在下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