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1982~2006年GIMMS/NDVI数据,赤峰气象站的气温数据和流域内52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简单相关分析以及偏相关分析方法对老哈河流域内林地、灌丛、草地、耕地4种植被类型NDVI年内和年际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哈河流域NDVI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年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月NDVI和气温、降水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现象,林地与灌丛、草地相比,其NDVI受降水影响相对较小,气温对植被年内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1982~2006年流域年均NDVI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流域植被覆盖水平最好;夏季NDVI与同期和前期的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前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老哈河流域夏季气温升高会导致植被覆盖减少,而降水增加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22.
利用采自马鞍山地区兴安落叶松(Dahurian Larch)树轮样芯,建立了树轮标准化年表.根据建立的年表,对马鞍山地区树木生长与月降水量进行了响应分析,重建了该地区1942年以来7~9月降水量序列.检验表明,重建方程稳定,重建序列可信.重建结果显示:马鞍山地区7~9月降水量有较小的逐年减小趋势;1942~1957年马鞍山地区降水量处在枯水期;1957~1989年马鞍山地区降水量处在丰水期;1989年往后马鞍山地区降水量又出现一个枯水期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3.
基于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遥感信息的洪水过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将遥感技术获取的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1km栅格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空间配准,由此直接提取新安江模型参数IMP(不透水面积比),并通过构建林地面积比与新安江模型参数SM(土壤自由水蓄水容量)的关系间接确定各子流域的SM值.汉江褒河流域24场洪水实例研究表明:采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15场洪水的确定性系数增大,22场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显著降低;SM对洪峰流量的影响要比对确定性系数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基于地表特征信息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根区土壤湿度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中国境内四个典型区域的农田生态系统野外台站的地表和根区土壤水分实测数据,结合6种气象数据和2种植被指数数据构建了不同深度根区土壤湿度的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三个指标来评估四个站点不同土层深度的模型性能,并使用平均影响值算法(MIV)得到9个地表特征变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在20~90/100cm深度,模型的平均R2值分别为0.79、0.69、0.66、0.56、0.51和0.47;RMSE为1.91%、2.17%、2.51%、2.71%、2.82%和3.08%;MAE为1.44%、1.61%、1.75%、1.89%、2.04%和2.35%,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区域站点的根区土壤湿度,但模型性能和对土壤湿度的估算精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地表特征信息的重要性计算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湿度是根区土壤湿度计算模型中最为重要的特征,多个地面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辅助条件,且不同特征在不同气候区和土壤类型区对RZSM的影响情况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25.
小流域水土保持非线性规划模型华家鹏,任立良(水资源水文系)线性规划方法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日益普遍,此法虽是解决水土保持规划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它无法直接提供最优工程措施的规模和布局,因为这些是非线性问题,必须建立一种新的非性优化模型才能解决。本文采...  相似文献   
26.
基于数字流域的雨量站网空间布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字流域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将雨量站的雨量信息与子流域单元进行空间匹配,避免了过去以流域面平均雨量值作为水文模型输入的弊端;同时依据地形条件相似性原理,在分析流域内各雨量站日雨量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水文模型对传统雨量测站布设的合理性进行了探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地形条件复杂和没有雨量站的子流域单元内增设雨量站十分必要;水阳江流域内应用13个代表性最好的雨量站的日雨量模拟的日流量过程,与应用原先布设的26个雨量站模拟的结果非常接近,但用这13个雨量站1h雨量信息模拟次洪流量则不如26个雨量站的模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7.
基于尺度转换的数字水系提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辨率DEM提取数字水系精度不高,不能满足水文模型建模需要。在Mark和O’Callaghan提出的坡面径流模拟算法提取水系的基础上,将高分辨率栅格的流向分配至低分辨率栅格内,采用向量运算法则和栅格最大集水面积法,通过流向的聚集过程判断低分辨率栅格的流向,进而将高分辨率DEM提取的数字水系转换成低分辨率栅格水系,并在洣水等5个不同流域加以应用。研究分别采用水系密度和流域宽度分布两项指标对尺度转换后水系与提取的各种尺度水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对于平原区水系提取及山区水系提取都有较好的适应性,转换后水系与实际相符,满足水文模型建模要求。  相似文献   
28.
从系统论、解析论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剖析水文模型对象与GIS对象二元结构的差异,提出在兼容现有的水文模型与GIS的基础上,以水文模型及其应用需求为主,以GIS为支撑,构建具有相同地理空间、统一数据结构的双对象结构,在双对象结构中引入共享体的概念,解决水文模型对象与GIS对象之间交互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水文模型与GIS更加紧密的集成。  相似文献   
29.
流域数字水文模型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数字水文模型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框架,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自动提取流域水系,构建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主要包括数字高程模型中凹陷区域的识别和处理,平坦部位水流流向设定,子流域集水单元勾划,河网生成,河网与子流域编码及网结构拓扑关系的建立;然后在每一集水单元上建立数字产流模,再根据河网结构扼扑关系建立了数字河网汇流模型,从而形成数字水文模型,通过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强化观测资料的检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